一枚围棋子大小的果核呛入气管,险些夺走2岁1个月大的男童阿乙的生命。近日,阿乙在家中吃释迦果时,不慎将果核吸入气道导致窒息。当地医院多次尝试手术取出果核但未能成功。最终,阿乙被转运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在呼吸内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努力下,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成功取出异物,手术仅耗时35分钟,阿乙终于转危为安。
1月15日16点50分,救护车长途跋涉400多公里后赶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早已等候在儿科大楼门口的医护人员立即将阿乙和呼吸机、监护仪器等转运到儿童重症监护室。此时距离阿乙发生异物卡气道窒息已经过去了一天多,他一直靠插管借助呼吸机才能通气。检查结果显示,果核卡在了右肺主气道开口处,堵塞管腔接近95%。此前在当地医院,硬质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手术均未成功取出果核。
到达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后,阿乙在气管插管下有明显的呼吸费力情况,右肺呼吸音完全消失。医院呼吸内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医师立即会诊,决定再做一次支气管镜手术,尝试取出异物。
手术由呼吸内科郑忠梅副主任医师负责。术中发现,右主支气管开口处的黑色果核完全堵塞了患儿的气道,且非常光滑,钳子几乎无法夹住。医生决定使用异物篮将其“捞”出。汲取了之前手术的经验教训,郑忠梅医生先兜住异物并调整其方向。经过医护默契配合,她操作器械小心地将长椭圆状的果核在气道内调整为竖向,慢慢将异物局部卡入气管导管,最终顺利让异物入篮。
然而,新的难题出现了:患儿处于麻醉状态,依靠气管插管维持通气,一刻也不能离开。但这颗果核尺寸太大,无法通过气管插管取出。手术团队与麻醉团队商量后决定,先将异物和气管插管同时取出,再由麻醉医师迅速再次行气管插管。拔管、插管一气呵成,麻醉医师黄振华干净迅速地完成了气管插管再次置入,这颗折磨了阿乙一天多的果核终于被完整取出。
手术团队继续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探查,确认主气道、左右支气管均无异物,但双下肺见大量分泌物及痰栓,于是进行了灌洗治疗。20时15分,紧急手术顺利结束。阿乙被送回儿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呼吸支持及监护,并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阿乙通气情况明显好转,次日下午撤离呼吸机,近日已顺利出院。
郑忠梅医生提醒家长,春节期间应随时注意看护儿童进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在吃东西时大笑、打闹,减少呛入机会。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或玩耍时一边进餐,进食时要提醒孩子细嚼慢咽。吃带骨头、刺、果核等食物时,要提醒孩子剔除异物,避免误咽误吸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