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未能复制“924”行情,在中长期增量资金利好的背景下,三大指数却高开低走,让人感到意外。截至收盘,沪指涨0.51%,报3230.16点;深成指跌0.49%,报10176.17点;创业板指跌0.37%,报2093.31点;科创50指数跌0.95%,报966.11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3552.85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194亿。
在A股开盘前半小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此次发布会阵容庞大,包括证监会主席吴清、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央行党委委员邹澜、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等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去年9月24日的类似发布会曾引发A股大涨。
受中长期资金入市利好影响,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具体指标,例如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并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春节前批复500亿元投资股市。
在吴清公布这些数字后,A股三大指数迅速拉升。然而,随后三大指数开始震荡向下,午后中芯国际AH股跳水,科创板指、创业板指、深成指纷纷翻绿,仅沪指维持涨势。最终,沪指涨0.51%,深成指跌0.49%,创业板指跌0.37%,科创50指数跌0.95%。
市场资金抢跑,疯抢红利股。大金融股表现活跃,保险和银行板块领涨。天茂集团涨停,新华保险大涨6.02%,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涨超4%;银行股方面,光大银行涨超6%,邮储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涨超3%。自去年以来,险资掀起第三次“举牌潮”,疯狂举牌银行股。业内人士表示,银行股分红稳定且免税效应显著,符合险资的投资偏好。
券商预估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其中海通证券预计资金增量规模达2万亿元。根据方正金融测算,假设保费增速0%~10%、投资A股比例15%~30%,预计这将为A股带来3700亿至8300亿元的增量资金。此外,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春节前批复500亿元投资股市,至少将给A股带来1000亿增量资金。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华福证券认为,未来三年(2025-2027)每年公募基金投资权益规模将增加1800亿元、2000亿元和2200亿元以上。
目前,这些资金总规模已达万亿级别,险资和公募基金成为主力增量资金。社保及基本养老金以及企(职)业年金等中长期机构资金入市政策也将持续出台和落实。海通证券预计2025年A股全市场增量资金有望进一步放量,预计增量规模达2万亿元,被动资金和险资或仍是入市主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