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慈:
请朱博士介绍下对于应急消防行业体系的理解和您在应急消防领域推动的实践?
朱胜利博士:
消防应急原来靠人力去抢险救灾,自然灾害在我们人类面前,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天敌。
那么如何从过去的“救”向现在的“防”的观念去转变,是应急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018年成立的应急管理部把原来分散的应急功能融合在一起,原因就是整合起来后,可以更好的做全灾种的自然灾害救援。“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我们首先要发现灾害在哪,才能去预防,灾害都发现不了,预防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通过研发孵化,推出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实现了机网云一体化,通过在中华大地实现网格化部署,构建立体的物联网络。这个立体物联网络可以对整个地表点线面的应用场景进行7×24小时的巡检,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及时告警,然后及时的去处置,实现防患于未然。
这套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作为行业的一个实践案例,完美契合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要求,而且还能做到一网统管原有的设备及数据,实现真正的空天地一体化。
应急管理体系从救到防或者说从原来的靠人到现在靠数字化智能化是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恩慈:
在无人机巡检救灾中有哪些实操的案例。
朱胜利博士:
青岛有一个人工岛上,我们推出的无人机巡防设备体系覆盖了整个人工岛。以高层火灾为例,以前高楼着火是无法提前做到提醒和布置人员疏散的,火点周边的情况也是完全不知道的。
现在有了这套无人机体系,119电话接警后,无人机可以在30秒内起飞抵达现场,侦察现场情况,搭载喊话器辅助进行人员疏散,而整个过程中我们都通过操作大屏能看到。一个人工岛,一台设备全部覆盖,防患于未然,这是史无前例的。
第二个案例就是我们设计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在福州消防支队三坊七巷的部署。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个著名的景区。
部署完成后,工业无人机每天街头巷尾、挨家挨户的去执行巡检作业,利用我们的空中之眼对整个地表的所有发现的火灾烟雾等等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识别,把这些数据不断的积累下来,就整理出了哪些地点是非常容易发生灾害的危险点,哪些是重点我们需要盘查的高楼或者是一些易发生火灾的工程项目。
无人机防灾系统一方面做日常巡检,另一方面出现突发情况,还可以做到即时巡检,把日常巡检和应急的即时巡检结合,防患于未然,也做到了从原来的救到预防这样的一个理念。
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以云圣智能为代表,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等这一系列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都跟产品系统可以完美融合。
为了深入了解解决消防一线需求,我们的研发团队直接进入到消防支队,跟他们去交流。消防指战员提出,119电话来了30秒以内必须得起飞。经过我们的努力之后,现在做到了25秒就可以起飞。
还有很多居民为了防盗,在不应该装防盗窗的地方全部都装了防盗窗,结果一旦出现火灾的时候,人出不来了。我们跟消防支队的指战员们交流的时候,发现这也是消防指战员关注重点之一。云圣智能的飞机上有100tops的算力,也就是说它有一个大脑,同时它也有眼睛,那么用眼睛去看哪儿在不应该装防盗窗的时候装的防盗窗了,然后从用它的大脑去分析,一键输出报告,消防指战员就知道哪些是违规的,违规的就赶快去要求整改。
救火过程中也会有消防车进不去小区的情况,消防通道可能会被车或者其他物品占压,一旦出了火灾,这就是大事儿。
如何清理消防通道,又成了无人机一个非常好的应用。
无人机一边飞的时候,它就一边采集数据,同时通过它的AI大模型去分析,分析完了告诉哪有消防通道占压,车牌号是多少。然后指挥中心联动社区工作人员去清理,保障生命通道畅通,这也是从原来的救到现在预防的一个大的变化。
恩慈:
您认为将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如果说融入到无人机硬件设备商提供服务,能发生能发挥哪些优势?
朱胜利博士:
这个非常好的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的大脑,举个例子,就拿我们跟机器人来比,我们为什么比机器人厉害?是因为我们会思考,而机器人只会执行。所以当我们给无人机装上一个大脑的时候,它就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以往的无人机就是一个空中的照相机,至于拍的是什么,拍的好不好,机器无法判断,只能做到回传图像信息。
但是自从我们把大脑给它加进去,把人工智能算法给它结合进去了,它就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比如说我看到火灾立马就知道这是火,然后赶快把这个坐标回传到内部,说哪着火了赶快去救援。这样的话就会能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能够让我们的指挥中心知道一线情灾害的情况,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用5G能带来什么好处呢?5G具备三大特点,低延时,就是非常的快,几乎是零延时。多连接,一平方公里范围之内有上百万的设备可以同时连接。第三个高数据率,4k8k的超高清都能瞬间的很流畅的传输。那么利用5G这个特点,对于消防应急好处就在于无人机发现火灾了,回传信号的时候速度非常的快,几乎零延时的情况下,可以把一线的情况传到指挥部,指挥部就可以快速响应。
还有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在2017年成立产业转化和应用平台时候,我们就在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世界,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去运营管理机器,侦查整个物理世界。比如我们的社区,我们先通过无人机去扫描,把它们全部都1:1的复刻到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里面,我们的所看到的整个高精度的三维地图跟物理世界是一模一样的,好处就在于我想让飞机飞到19层,我就直接在19层窗户双击,路径就自动规划出来了。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就在为无人机构建一个高精度的三维地图,让无人机真正实现空中的无人驾驶,这是我们对数字孪生三维建模最核心的应用。
恩慈:
未来您推动的产业化平台会把科技攻坚的重点放在哪个方向?
朱胜利博士:
打造共天地一体化指挥消防应急体系,实现消防应急一张图,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消防应急。
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作为应急消防的基础设施,也作为低空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已经把小范围的功能性能做到比较极致了,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做修天路做天网。
做天网怎么做呢?就是要地表实现网格化部署。
未来我们真的要防患于未然,真正要把整个中华大地的地震、泥石流,包括我们的火灾全部的能够容纳在我们日常的巡检当中去,我们就要建无数的基站,无数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只有基站布满了整个中国,才能够无阻碍的去进行相互的通讯。
当有一天,我们的全自动机场和无人机实现了真正的织网的过程之后,那么日常巡检才能真正让中国的消防应急从原来的救进入到防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我们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真正的实现网格化部署。
从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目前我们识别烟火这些没问题,那么未来可能还有边坡位移、泥石流,还有一些更加隐蔽的这些灾害,就要不断的有大量的数据。只有进行深度学习,才能让我们的无人机变得越来越聪明。下一步就是让我们的无人机通过不断的采集数据,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去进行深度学习,把无人机变得越来越聪明。最后就是我们的无人机跟人一样,看到所有的自然灾害都能实时的反馈回来,实时的做决策。
恩慈:
对于低空加应急谈谈您认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中,我们的应急领域会有怎么样的一个变革?
朱胜利博士:
低空经济它本身是一个跨时空、跨领域、跨行业的大的经济体,涉及到千行百业。消防应急也是整个低空经济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防应急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要从原来的救往防去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当中,低空经济给他提供了一个从原来二维的消防应急救援,到三维的消防应急救援这样的一个转变。以云圣智能为例,目前提的4DOS,也就是四维智慧全息操作系统,它就相当于我们整个消防应急的大脑一样,将空中的无人机,到地面的烟感报警器,到所有的消防车、救灾设施全部连成一张网,而这张网就是整个消防应急未来发展需要的一张蓝图,操作系统就相当于这个蓝图的大脑网络。
当它建成后,我们的消防应急的整个的网络将不仅仅立足于消防,还将面向社会。除了消防应急日常的巡检,还可以去做林业巡检,可以做河道巡检……
消防应急作为整个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首先它是保障低空经济正常推进正常发展的一个基础,同时它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从人工智能到5G到装备研发制造,到整个应急服务全链条,整个产业集群都是它的大发展,同样也是低空经济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未来的社会可能就不会去分什么应急消防社会治理了。政府建立了低空经济的运营平台,这个运营平台上消防应急是必备的,电力巡检也是必备的,城市治理也是必备的,那么这些都是实现了叫“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这样的一个重要逻辑。
恩慈:
特别感谢朱博士在百忙之中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您对应急行业的理解和实践推动,了解了低空经济和未来在应急领域里无人机能够应用的场景。感谢朱博士。
朱胜利,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MO,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能源智慧化专委会党小组成员、常务委员,中国信息协会理事,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常务理事,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优秀企业家和新型企业家。
2004年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先进人机联合实验室研究学习,2005年作为核心研发成员创立芯晟半导体公司,两年后公司并入展讯通信。深耕芯片产业十余年后,带着对信息产业的深厚积累和理解,作为联合创始人再
度创业。
自云圣智能成立以来,针对机、网、云一体化工业无人机生态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工业无人机2.0时代”概念和主要特征,提出在点、线、面工业场景中构建立体物联网的理念,致力于智能化、无人化工业运维体系的建立。凭借积淀多年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通过对云圣智能的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架构进行分析及产品化推进,结合端边云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空中无人驾驶系统在工业化巡检运维场景中的探索性应用,为工业领域提供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四维全息管控平台,并在电力、石化、消防、林业和智慧城市等产业场景中落地,助力云圣智能成为工业无人机2.0时代的产业赋能引擎。
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6篇,申请专利3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被聘为天津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谔书院企业导师;天津大学创新创业导师;北京市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青创技术导师;中关村国际化大讲堂(ICT产业)实训班特邀专家;电力行业输配电技术协作网技术专家。
2023年11月,获得“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数字海洋空天赛道特等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