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公司于18日晚通知美国用户,因美官方禁令自19日起生效,TikTok软件将暂时停止服务。许多美国网友因此转向小红书,自1月12日“TikTok难民”话题创立至1月17日,该话题总浏览量超过13亿,互动量超过4300万。在此期间,传播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博主如剪纸、民族舞蹈、武术展示等迎来了一波较大的流量。
上海一位武术博主发布了一段福州非遗“三条簪”的视频后,涨粉4万。新疆舞蹈家古丽米娜也因发布《龟兹》舞蹈短片涨粉近10万。相关专家表示,中国非遗内容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一直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播放量,如今又迎来了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文化没有国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月5日,小红书账号“琳雅(国风)”发布了一条以武术形式展现福州非遗“三条簪”的视频。这种发饰不仅是防身工具,还象征着女性的勇敢和坚强。从1月12日开始,帖子评论中出现了不少自称“Tiktok难民”的美国网友,他们对精湛技艺表示赞叹。一位中国网友感叹:“我从来没想到,中国文化的全球化是这样实现的:不是走出去,是挤进来。”
“琳雅(国风)”的这一段视频目前点赞数已经超过18万,视频主角孙琳雅是一名武英级武术运动员,也是上海大学的一名体育老师,目前抖音粉丝超过300万。她表示希望借此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感受它跨越国界的魅力。对于网上“现在的武术就是花拳绣腿”的质疑,孙琳雅认为这至少表明对方关注中华武术文化。
1月14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古丽米娜·麦麦提发布了舞蹈短片《龟兹》,精彩的舞蹈不仅让中国网友惊叹,也让众多美国网友为之倾倒。除了传统武术和民族舞蹈,社交平台上还有剪纸、刺绣、瓷器等展现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视频,记录了非遗技艺从选材到成品的全过程,吸引了大量外国网友的关注。
广东潮州的“许潇潇”展示了非遗“绒花”制作过程的视频,最近又发布了完整的“缠花”技艺,吸引了不少外国网友,点赞量近20万。专注于中国传统陶瓷制作的博主通过一系列视频展示了从揉泥、拉坯到烧制的完整过程,评论区里满是外国网友的惊叹与好奇。许多美国网友在看到剪纸视频后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古丽米娜、“许潇潇”等博主还会与美国网友积极互动,耐心解答他们对于中国非遗的各种疑问,并在发布视频时主动加上英语字幕,形成了热烈的跨文化交流氛围。
有外国网友表示,中国非遗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认知的新大门;还有的感慨,在这些精美的非遗作品和技艺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沉淀。截至2024年7月,小红书平台上与非遗相关的笔记投稿量高达1156万篇,阅读量累计达225亿次,互动量突破11亿次。抖音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平均每天有5.3万场非遗直播。
严敬群认为,自从美国的网友们开始在小红书这个平台上活跃之后,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人甚至开始学习中国的快板、民族舞蹈、中国杂技等传统非遗技艺。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去了解和接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不仅丰富了小红书上的文化多样性,也激发了更多国际用户对中国非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促进国际社会之间相互理解,加深友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