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豆粕期货经历了大幅波动。2024年豆粕期货价格大幅下跌,最低下探至2549元/吨。然而,进入2025年后,豆粕期货迎来显著上涨,自1月10日至1月22日累计涨幅达9%。截至1月22日收盘,豆粕主力2505合约报收于2844元/吨,上涨了14元/吨,涨幅0.49%。
近期豆粕期货上涨的主要原因是1月份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和季度谷物库存报告均显示明显利多。国际大豆市场基本面也一直以偏强运行为主,美国大豆近期出口销售数量有所减少。银河期货分析师陈界正表示,美豆产量预期下调也是推动因素之一。
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显示,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为43.66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期的44.53亿蒲式耳和12月月报预期的44.61亿蒲式耳。同期期末库存预期为3.8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期的4.57亿蒲式耳和12月月报预期的4.7亿蒲式耳。单产预期为50.7蒲式耳/英亩,低于市场预期的51.6蒲式耳/英亩和12月月报预期的51.7蒲式耳/英亩。
此外,阿根廷大豆产区和巴西南部少雨不利于作物生长,巴西中西部多雨导致收割推迟,加上国内节前备货,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美豆价格上涨,并进一步带动国内豆粕期货上涨。不过,随着价格上涨,美豆性价比变差,出口再次萎缩。
南美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也备受关注。巴西中西部地区降水较多,不利于收割推进,而巴西南部和阿根廷产区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干旱迹象加剧。未来两周阿根廷降水仍偏少,大量降雨最快可能在2月出现,气候持续偏干不利于作物生长,市场预估阿根廷损产在200—1000万吨。
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与美豆价格形成联动效应。在豆粕价格上涨过程中,多空主力资金均跟随调仓,多头主力增仓意愿更高,空头主力持仓经历了增仓到减仓的过程。近期豆粕期货上涨还与现货偏强有关,特别是大豆到港量呈现下降态势,压榨利润下降导致油厂开机率下行,供应相对偏紧。需求方面,整体表现较好,进一步促使豆粕价格走强。
1月21日,国内主流油厂豆粕成交缩水,成交量为120300吨,较上日减少110700吨。现货成交量为109300吨,较上日减少32200吨。基差成交量为11000吨,较上日减少78500吨。成交均价为3177.1元/吨,较上日上涨71.69元/吨,连续第三日攀升,突破两个半月高点。
近期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走势较为一致,沿海基差从12月初的110—130元/吨涨至目前的230—300元/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初,豆粕现货成交不旺,终端备货积极性差。随着年关临近及盘面价格上涨,现货备货积极展开,成交持续放量,油厂也出现压车和限提的现象。春节假期后,油厂逐渐恢复开工,终端存在补库需求,豆粕现货库存预计将持续下降。
大豆是豆粕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豆粕成本。大豆价格上涨会推动豆粕期货价格上涨。不过,豆油价格上涨可能会使油厂增加大豆压榨量以获取更多豆油,从而增加豆粕供应,对豆粕价格产生抑制作用。
截至1月17日,豆粕库存为55.67万吨,较上周减少4.8万吨降至24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1月17日当周,国内主要油厂大豆压榨量预计241.25万吨,创历史新高。本周油厂压榨量预计在209万吨,依然处于高位。豆粕后续主要影响因素仍然在于南美产区的天气情况以及国际市场总体需求,国内供应虽然相对偏紧,但近期在盘面上已经有所体现。
对于豆类农产品来说,目前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巴西丰产格局未变,2月巴西大豆收割上市有望放量,届时农户积极销售,升贴水有二次探底可能。阿根廷大豆产量大概率下调,市场预计下调幅度在200—1000万吨不等,天气值得继续跟踪。美国大豆方面,除了关注南美总增产幅度外,最大焦点在于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如关税、生物柴油政策等,期货盘面已经部分计价美加税的预期。市场目前交易的观点是悲观中出现乐观转向,美国大豆期货目前处于下跌过程中的反弹。
从国内方面看,年后养殖进入消费淡季,养殖端看弱市场,纷纷提前出栏,豆油价差优势缩小,需求转移或抵消掉部分节后备货需求的提振,国内豆粕库存有继续收紧的预期。不过,2—3月大豆到港如果如期,市场严重紧张的概率也不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