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组建的一个有200余人的打新开户群中,林英正积极发送港股打新的海报和宣传材料。她是一名港股中介,在这个微信群里除了提供所谓的“保本”业务外,还提供全流程的灰色服务,如链接在港券商、“制作”证明、协助人工入金等。通过她的引导与安排,没有存量投资者证明或香港银行卡的客户可以直接“跳级”开户进行港股打新。
林英抓住这一商机,反映了港股打新潮的升温。1月1日至15日,港股市场密集迎来11只新股,部分个股获得超过5000倍的超额认购。不少新投资者跃跃欲试,中介也看准了港股市场存在的信息差,活跃其中牟取利益,导致一些隐秘乱象滋生。
2025年开年后,港股新股密集上市,部分个股涨幅频创新高,形成了明显的赚钱效应。短短半个月内,港股就迎来了11只新股,数量超过去年月均值。目前92家公司已刊登申请版本或聆讯后资料集,包括医药领域龙头企业恒瑞医药以及消费领域的网红品牌沪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等。
近期上市的新股中,不少首日大涨超过50%。12月10日上市的15只新股中,13只首日上涨,占比达到8成,仅有3只在首日跌破发行价。其中毛戈平、布鲁可的首日涨幅分别为76.51%、40.85%。上市一周后,毛戈平、健康之路的涨幅一度突破100%。
在这种情况下,港股打新逐渐升温,多只热门个股被投资者抢筹。例如,布鲁可录得孖展认购高达6035.44倍,冻结资金近8800亿港元,成为港股历史新股“冻资王”第二。草姬集团、布鲁可在香港发售有效申购倍数分别为6083.63倍、5999.96倍,纽曼思、汇舸环保的有效申购倍数也在50倍以上。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港股IPO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回暖。近年来在A股上市存在不确定性的一些内地企业,尤其是消费类企业纷纷前往港股上市,助推港股IPO的数量走高。此外,港股打新机制的变化也进一步助燃市场情绪,不少券商开通了百倍认购机制,使得投资者只需花1万港元就可以获券商百万港元配资认购。
港股打新热潮下,一些开户中介为招揽客户,宣称可以“保本”打新。林英声称手上有操作封闭期为12个月的打新策略,并承诺保本,收益所得中介拿6成,客户拿4成。他建议由他下发指令指导客户操作,或直接把账号密码交给中介操作,以提高整体中签概率。
这种“拉团”打新模式可能与市场机制变化有关。一名港股资深打新人士指出,随着港交所FINI系统的上线,单人多户打新漏洞基本被堵死,因此有些中介机构或个人会收集账号或组织新手,拉团打新提高中签率。
除保本“打新”的噱头外,开户中介还提供全流程的灰色服务,如协助“制作”存量投资者证明等资料。大明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提供多家香港券商的开户指引及额外红包奖励。近期宣称可协助港股打新开户服务的中介不断增多,这些中介试图帮助客户绕过相关限制,如更换境外应用商城账号、提供存量证明模板等。
开户后,中介也为跨境券商“入金”寻找到诸多捷径,如将资金转给中介再统一存入客户名下的券商账户,或者通过交易所用usdt(泰达币)入金,变相跳过港卡门槛。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开户中介提供的看似是“开户咨询”服务,实际上是在多方获益。一方面帮境外券商在内地隐蔽拓客,从券商处获取推广费用;另一方面针对客户的出入金难点提供服务并收取手续费。
港股打新乱象对投资者而言暗藏多重风险。委托中介协助开户或“打新”的交易过程多在私下进行,投资者有被诈骗的风险。此外,部分中介提及的“保本”承诺本身也很难兑现,涉及虚假宣传。即使前期有一些“小恩小惠”,本金和收益也没有切实保障。法院案例显示,私人之间委托理财的“保本承诺”在法律上存在一定争议,尤其涉及跨境打新的情形更为复杂,建议投资者警惕其中风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