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民养老金继续上涨。最近,随着中央定调继续提高养老金,这一话题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烈讨论。各路专家也纷纷加入这场讨论,为完善养老金体系、提升民众福祉出谋划策。
在2024年新浪财经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观点。他指出,每年我国都有万亿级别的刺激计划,若能从中拿出一万亿投入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照他的测算,原本城乡居民人均200元左右的养老金有望增长到600元。这一变化不仅能直接改善居民生活,还能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刘世锦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需求不足,而其中消费需求不足尤为突出。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众多,收入差距偏大是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他强烈建议大幅提高农民养老金,通过直接给农民发放资金的方式,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回顾城乡居民养老金的现状,到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仅为214元,而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却高达3164元。两者之间近15倍的差距,凸显了养老金体系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多达5.45亿人,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还多出2000多万。这庞大的群体是消费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由此可见,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对于提振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资金从何而来?毕竟,人均城镇职工养老金能够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身缴费较多。刘世锦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思路,即探索将较大规模的国有金融资本划拨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他举例说明,若将10万亿的国有金融资本投入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按照7%的收益率计算,一年就能产生7000亿的收入。这笔收入分摊到每个月,就可以为城乡居民养老金每月提高300元。
这一思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国有金融资本本就属于全民所有,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提升城乡居民养老金上,不仅能体现全民共享的理念,还能避免因给农民涨养老金而加重财政负担。这种方式还能保证养老金增长的持续性,为城乡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
从政策导向来看,缩小养老金差距是必然趋势。政策文件多次强调要“提低、扩中、调高”,也就是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调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这一政策导向与提高农民养老金的举措不谋而合。
再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经济数据,GDP增长5%,但消费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同比增长3.5%,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远低于2023年。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在2025年,消费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提振内需,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在众多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方法中,给1.7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老人涨养老金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一方面,这1.7亿老人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他们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后,手中若有多余资金,还是愿意进行消费的。另一方面,当老人手中有了更多资金,其子女的经济负担也会相应减轻,这也有助于提振子女的消费。
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人,爱存钱,舍不得花钱。但实际上,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即便想消费也往往有心无力。以目前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仅200多元为例,一些地方甚至只有100多元,这点钱全部花完,也难以购买到多少物品。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舍不得消费。不妨尝试给他们每月涨个一两百元,看看他们的消费行为是否会发生改变,是否能真正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毕竟,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消费潜力一旦被激发,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农民养老金继续上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专家提出的拿出1万亿支持的建议,为解决养老金差距、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相关部门能充分考虑这些建议,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养老金政策的完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