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舞台秀《哪吒》和冬季版冰火《长恨歌》等演出吸引了大量观众。这些演出不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古都西安增添了新的文化名片。
从19年长盛不衰的《长恨歌》、复原唐代宫廷燕乐的东仓鼓乐,到备受外国游客青睐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等老牌IP,再到几乎场场爆满的《无界·长安》《赳赳大秦》等演艺新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旅游演艺成为古都西安的一大特色,吸引着无数观众以另一种视角领略古都的人文之美。
在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四位演员身着唐代服饰为观众简短介绍传统乐器后,一场“中国古代交响乐”拉开帷幕。鼓、筝、琵琶、中阮等二十余种乐器合奏,灯光舞美加持,演绎了唐代宫廷燕乐历经朝代更迭,几近消亡,终于在东仓鼓乐社几代传承人的坚持下,重新奏响千年华音的故事。东仓鼓乐社自2006年入驻大唐芙蓉园以来,年均演出超过1500场。
近年来,古都西安兴起一股旅游演艺热,通过历史、文化、科技、美学相互交融的艺术盛宴,向观众展现十三朝古都特有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阿房宫遗址旁的历史剧《赳赳大秦》让观众感受到千年前秦王朝一统山河的波澜壮阔。骊山脚下的2024版冰火《长恨歌》则再现了盛唐的风华与浪漫。唐乐宫的剧院餐厅里,外国游客跟随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成长经历,在高科技舞台上感受大唐盛世的繁华。《无界·长安》将秦腔、皮影、木偶等传统非遗技艺通过现代舞美技术活化呈现,为观众带来美妙绝伦的艺术体验。
古都西安的“旅游演艺热”方兴未艾,2024年大型驻场演出已达21部,涵盖歌舞秀、历史剧、音乐剧等多种类型。来自山东的游客程倩在朋友圈写道:“《长恨歌》里有盛唐的恢弘与浪漫,《赳赳大秦》里感受到秦王一统六合的霸气,《无界·长安》中见识了陕西传统非遗的魅力……这趟演艺之旅,太值了!”
走进灞河之滨的华夏文旅大剧院,360度环形舞台上,《驼铃传奇》正在上演。观众随着旋转式坐席,跟随驼工“安哥”一路西行,开启古丝路冒险之旅。每年的暑期、国庆假期是《驼铃传奇》的观演高峰期,单日最多演出13场,3000个座位场场爆满。剧场周边有海洋公园、美食商业街等设施配套,每逢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旅游演艺丰富了景区的业态,为游客带来更多消费体验,同时,“出圈”的演艺也为景区拓展了客群。据西安市文旅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李鹏介绍,2024年,西安21部大型驻场演艺全年演出近3.6万场,接待人数超过1600万,营收14.9亿元。各种类型的演艺都有忠实的观众,可以看到国人不断沉淀积累的文化自信,培育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素养。
2014年12月,《丝路之声》在成都开启为期三天的巡演,百老汇风格与戏曲、杂技等国风艺术碰撞,以音乐剧的形式再现千年前的繁华丝路和汉代长安。《丝路之声》作为中美旅游合作的代表项目,2025年将开启全球巡演,登上百老汇舞台。这部剧不仅是一场难忘的观演体验,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次精彩呈现。
“为一部剧,来一座城”,“出圈”的演艺不仅成为古都西安对外展示的又一张“名片”,也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浐灞国际港借助第十四届全运会、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等契机,相继规划建设了长安乐、保利大剧院等一批大型综合场馆,吸引多家文旅演艺企业落户。此外,2024年西安的演唱会市场也异常火爆,场次创历史新高。浐灞国际港举办大型演唱会40余场,接待人数超52万人次,在全市占比80%。调查显示,其中近四成观众来自其他省份,除演唱会门票之外,平均每人花费超2000元。这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更为区域创新发展带来澎湃动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