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女童超30种食物过敏体重仅13斤。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最近成功救治了一名2岁食物不耐受患儿,通过基于洗涤菌群移植的整合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这名患儿的成功救治展示了该医院在菌群移植方面的独特治疗经验和优势,为类似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患儿小欣现年两岁两个月,来自湖北荆州。据其母亲描述,小欣从8个月大时开始出现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和身高均不再增长。1岁半时体重仅有13斤,同时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经常自残,如发脾气时打自己的头,并且夜间无法正常睡眠。小欣父母曾带她辗转武汉、北京等地求医,但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患病期间,小欣因营养不良导致免疫低下,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并合并心包积液,医生表示若持续找不到解决方案,可能会危及生命。
在绝望之际,小欣父母通过患儿交流群和网上查询了解到南医大二附院微生态医学科在菌群移植方面的独特经验,决定向该医院求助。接诊后,医院立即为小欣开通绿色通道,联合重症医学科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经过询问病史和一系列检测,医生确认小欣的主要问题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免疫紊乱和食物不耐受。常规30多种食物如鸡蛋、牛奶、香蕉、橘子等都不耐受,连专门针对过敏性体质的“氨基酸奶粉”也不耐受,这严重影响了她的进食和营养吸收,继发营养不良,进而导致生长发育停滞和一系列神经行为异常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
针对小欣的具体情况,南医大二附院微生态医学科团队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重建肠道微生态方面,医生采用了洗涤菌群移植技术。该科室在菌群制备工艺上有独特优势,最大程度减少对过敏性体质患儿的刺激。结合营养支持治疗,实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欣的情况显著改善。停滞一年多的身高体重重新开始增长,3个月内体重从原来的13斤左右增长到了18斤,身高增加2厘米。更重要的是,小欣的情绪变得稳定,不再自残,夜间也能正常睡眠。
南医大二附院微生态医学科崔伯塔副主任医师表示,肠道菌群失调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影响。早期肠道菌群失调不仅会导致食物不耐受和营养不良,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情绪波动、自残倾向、自闭症、多动症等。因此,重视早期肠道微生态重建对于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025年1月3日,营养学国际专业期刊《Nutrition》在线发表了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张发明、崔伯塔团队的重要学术成果:《洗涤菌群移植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道疾病导致的儿童营养不良》。研究显示,2至18岁因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食物不耐受、艰难梭菌感染等)导致营养不良的儿童,通过洗涤菌群移植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等肠道症状,并改善营养不良状态。洗涤菌群移植能重建儿童免疫耐受,使原本不耐受的食物变得耐受。结合营养评估等综合诊治方案,能同时治疗原发病和营养不良并发症,提升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这一成果为儿童营养不良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