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讨论频繁登上热搜。其中一种名为“络活喜”的降压药再次成为焦点。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表示,自己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络活喜,但换成国产药后发现一粒无法有效降压,需要两粒。
络活喜是辉瑞公司开发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降压药。国家医保局已介入调查郑民华提到的国产仿制药疗效问题。不少临床医生建议一些血压控制不好的病人将剂量从一粒增加到两粒。目前国产仿制氨氯地平片为5mg/片,根据说明书,正常成人治疗高血压的起始剂量是5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10mg。如果使用最大剂量,也就是郑民华所说的“一粒降不下来,需要两粒”。
很多老百姓关心他们目前服用的氨氯地平片是否也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降压效果。多位心血管临床医生表示,同样是5mg剂量,络活喜一般情况下服用一片就够了,但国产仿制药经常出现一片无法有效降压的情况,因此医生会推荐患者服用两片。一位专注于高血压研究的临床医生坦言,在集采前,国产氨氯地平片效果并不比络活喜差,但现在进入集采后,需要服用两片的患者确实比以前多了不少。多名专家对此表示认同。然而,由于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很难建议一定是吃一粒或者两粒,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用药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心血管专家表示,现在医院开络活喜已经不多了,有些称“很久没开了”,但在一些特需门诊还能开到。有支付能力的患者选择挂特需门诊主要是为了能开到原研药。部分原研药在院外渠道仍有售,给有支付能力的患者一定的选择权。但专家也担心,如果原研药厂经过商业评估后认为市场不再值得投入,彻底退出后,患者即便是有支付能力,也难再有选择权。专家呼吁应给企业留出多一点的生存空间,避免集采把价格压得太低,不仅挤压原研药厂的生存空间,还可能扼杀原来药品质量控制尚可的国内同行。
专家提到了一种商品名为“兰迪”的氨氯地平片,这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上海海尼药业生产的仿制药,临床医生反馈较为正面。氨氯地平片因用药需求大、易生产且生产成本低,成为大量国内药企竞相仿制的对象。2020年初,国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上市批文就超过了60个,超过20家企业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竞争相当激烈。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列出了包括浙江为康制药、苏州俞氏药业、北京赛科药业等十余家苯磺酸氨氯地平生产厂家。上周,一品红制药成为最新一家获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药品注册证书》的国内药企。
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中国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的销售规模近14亿元。而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下属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氨氯地平在国内实现了近40亿元的销售额,辉瑞收入占比超过45%。在此背景下,辉瑞于2019年主动降价,络活喜价格由原来的3.95元(7片/盒)降至3.43元,折合每片0.49元;相比之下,国产氨氯地平集采价格为1.86元(28片/盒),折合每片价格不到0.07元。尽管络活喜原研药大幅降价,但仍相当于仿制药价格的7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