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研发高端数控机床实现突破。曾几何时,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数控机床主要由美日德三国掌控。他们声称如果封锁大型机床,中国连航母都造不出来。当时我国90%的高端机床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使用条件苛刻。国外公司在这些机床上设置后门,不仅能收集加工信息,还带有位置传感器,一旦移动就无法使用,这使得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无处不在。
2010年,3D打印技术问世,美国用它打印了世界上第一辆可驾驶汽车Urbee,并随后禁止该技术出口中国。然而到了2016年,美国却向中国提出购买全球唯一的3D锻件打印技术。被拒绝后,美国甚至表示愿意只购买设备,但最终连续三次遭到拒绝。这种态度反映出中国在3D打印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让美国感到无奈。
日本和德国得知中国不出口这项技术时松了一口气,因为如果这项技术对外供应,可能会导致全球大多数机床企业破产。3D打印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当时日本的小玉秀男发明了一种利用光硬化聚合物制造三维模型的方法。三年后,美国人查克·赫尔改进了这一方法,通过喷射光敏树脂并逐层固化,实现了更复杂的模型制作。90年代,随着材料种类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3D打印逐渐引起了机械加工行业的关注。
3D打印技术的主要热源技术包括激光、电子束和摩擦搅拌。激光适用于几乎所有金属材料,而电子束则适用于不锈钢、钛等。摩擦搅拌主要用于树脂类材料,因其不会烧结材料。此外,还有冷喷涂技术,适用于薄壁件加工,不会产生热变形。
3D打印技术的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可以简化制造过程,节约材料,便于携带,还能自主控制几何形状,实现多种材料的组合使用,大幅降低武器装备的成本。例如,传统制造过程中大量原材料会被浪费,而3D打印几乎没有任何浪费。
美国是最早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实战的国家之一。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利用3D打印技术减少后勤需求和运输,降低了伤亡。法国海军也曾在“戴高乐”号航母上使用3D打印技术快速修复螺旋桨叶片。最近的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利用碳纤维3D打印技术修复无人机,提高了战场补给效率。
中国在3D打印技术方面布局较早,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12年中国首次将3D打印列入国家863计划,2015年开始在飞机研制上投入使用。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歼-15的研发时间从传统的近10年缩短至3年。中国的3D锻件打印技术更是独树一帜,能制造高强度要求的部件,如核电站、深水潜航器和军舰发动机内部的高温高压转子。
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团队开发出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机,将铸造、锻造、铣削三个步骤融为一体,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这项技术对全球机床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2020年,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将铸锻铣一体化金属3D打印关键技术列为限制出口部分。如今,中国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显著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