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立停禁售传闻致股价跌停。哈药股份股价在经历了一路走低并录得10%跌停后,公司发布了公告澄清有关“泻立停”的报道。公告称,媒体报道将商标名称和药品名称混淆,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1月3日发布公告,决定停止颠茄磺苄啶片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注销其药品注册证书。由于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颠茄磺苄啶片(通用名、商标名为泻利停)知名度较高,有媒体称颠茄磺苄啶片就是大众熟知的“泻立停”。随后几天,“泻立停被全面禁售”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二位。
哈药股份对此澄清,分公司哈药六厂历史上曾有“颠茄磺苄啶片”注册批件,但该产品已于2018年停产,2020年公司主动未申请再注册,该批文已废止。目前“泻利停®”商标正常使用,冠有该商标的产品正常销售,该商标项下没有颠茄磺苄啶片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哈药股份的股票异动从1月3日开始。Wind数据显示,在1月3日、1月6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后,哈药股份股价最高在1月7日盘中攀升至4.97元/股,创近四年来新高,此后呈现“A”字走势,截至1月17日收盘,报3.77元/股。
2000年前后,赵本山拍摄的一则广告使“泻利停、泻利停,痢疾拉肚,一吃就停”的广告语深入人心。“泻立停”也成了治疗腹泻药物的代名词。如今,“泻立停”的乌龙不仅给企业带来困扰,也提醒消费者应注意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商标名的区别。
根据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监督管理科发布的信息,药品通用名是指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每种药品只能有一个通用名称。药品商品名是特定企业使用的专用名称,同一种药品由不同厂家生产时往往有不同的商品名。而药品商标名允许同一商标名下存在多款药品,因此会出现“一名二用”或“一名多用”的现象。
在颠茄磺苄啶片停产后,哈药股份仍然沿用了“泻利停”商标名和相关包装设计。目前使用“泻利停”商标的产品包含两款: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的OTC蒙脱石散;以及哈药六厂生产的处方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由于停产等相关信息企业未公开披露,最终导致部分媒体信息传达不够精准,部分消费者购买“泻利停”产品时错把“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当作了“颠茄磺苄啶片”。
北京雍文律师事务所医疗大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刘伟表示,一个商标名用于多款药品在业界很常见。很多小药品厂家为了销量会寻求知名商标授权,以绑定大品牌增加销量。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查询显示,“泻立停”商标的注册信息有3条,由哈药股份之外的不同企业申请,商标状态均显示失效;“泻利停”商标注册信息有8条,申请人均为哈药六厂,其中4条仍为存续状态。
药品商标名“一名多用”的现象,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中美史克的感冒药品牌“新康泰克”,该商标下有多款非处方药在售。这些药品还存在包装相似的情况,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
广东求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袁江指出,消费者记住药品的先后顺序首先是包装设计、商品名/商标名,然后依次才是企业名、化学通用名。特别是像“泻利停”这样早期电视广告投入很大的药品,药企有着非常好的商标资产,继续沿用商标名很正常。
广州海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瑜认为,商标名用于多款药品的优势在于品牌效应,可以节省广告费用和市场推广成本。但劣势也很明显,如果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过大,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产生混淆。这次“泻利停”事件提示了商标名用于多款药品的风险集中问题,一旦某一产品出现问题,可能会波及整个品牌下的其他产品,造成更大的损失。
谭瑜建议,企业应明确产品定位,清晰界定每一款产品的功能、目标人群及其市场定位,避免因名称相似而导致消费者混淆。同时,企业要加强信息透明度,在宣传时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包括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等,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面对公众误解时,企业应及时发布官方声明进行澄清,并通过多种渠道与消费者保持良好沟通,维护品牌形象不受损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