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他在上任前发表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言论,如广征关税、吞并加拿大、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等。事实上,特朗普在其上一个任期内因其特立独行的执政风格而常常处于舆论风暴中心。即将开启的特朗普2.0会对世界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对于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崛起,中国应当如何应对?中美两国在哪些领域还有合作的空间?
近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举办“美国大选后的中美关系与全球秩序”圆桌讨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从价值观、经济全球化以及大国外交战略三个方面分析了特朗普执政后对世界的影响。
在2024年的美国大选中,特朗普不仅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其所在的共和党还获得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使他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之一。阎学通认为,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特朗普的强势回归意味着民粹主义思潮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将呈上升趋势,而自由主义价值观则可能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民粹主义领导人开始执政,各国对安全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发展,经济安全的概念已经在全球流行。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反而会弱化。此外,具有强烈排外情绪的民粹主义可能会影响中美民众之间的关系。
特朗普一直被视为关税的坚定支持者,在第一个任期内便发动了贸易战。如今,第二个任期尚未开始,他已经准备好向全球贸易市场投下“关税炸弹”。阎学通表示,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实际上是要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美国市场。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那么将会有更多国家效仿或采取报复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秩序既不是冷战秩序,也不是全球化秩序,而是逆全球化秩序。在对华政策方面,特朗普会比拜登更加激进,特别是在当前的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成为大国财富的主要来源,这意味着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一定会考虑到如何防止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
阎学通介绍,冷战后,大国之间在经济领域寻求合作,在安全领域相互威慑。然而,现在战争的目的也开始包括占地,这是重要的转变。特朗普执政后,大国外交政策将更多地向实力回归,选择暴力手段解决领土争端。尽管如此,大国之间不使用核武器依然是基本的规则和默契,这一规则还将持续至少10年,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国之间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
逆全球化始于2017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让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趋势。伴随着特朗普的再次上台和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各国都意识到了变革的发生,也感受到了改革的迫切。哪个国家能通过改革更加适应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其地位就会上升。阎学通指出,在过去的七八年当中,中国在应对逆全球化以及中美竞争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能为中国带来机遇,提高与美国竞争的胜算。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改革开放。
特朗普执政后,中美两国依然在台海局势风险管控、人工智能治理、俄乌冲突的解决以及禁毒等方面有合作的空间。如果利益使然,双方就需要合作,否则也不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