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们普遍反映,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上海政协委员、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直言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但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没有选择权,呼吁给原研药留出通道。民建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常委,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也在提案中表示,集采药品存在疗效欠佳、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使得患者和医生不信任集采药。
实际上,这不是一两位医生的个人感受。虽然缺乏临床试验支撑,但医生普遍反映,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集采药疗效欠佳。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听取专家意见,并欢迎广大医务人员当好药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的吹哨人。郑民华在接受采访时称,集采药物在价格低的情况下,药物质量可能不稳定,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问题。
这份提案名为《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由郑民华和瑞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胡伟国,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等20名医疗界专家联名提交。提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特别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加大药量也不起效,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很无奈,因为没有选择权。
郑民华介绍,他的父亲长期高血压,以前一直用原研药络活喜,但最近社区医院为其更换国产药后,一粒降不下来血压,需要两粒。他还提到,自己是外科医生,过去用合资或进口麻药算得准时间,但现在算不准了,麻药效果不如以前,有时需要用三四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华东地区某三甲医院麻醉科主任李亮也有相同感受,他表示增大麻药剂量会增加副作用,对患者有一定危害,因此十分考验麻醉医师的经验和能力。另一名北方地区某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张超则认为,国产麻药效果稍微差一些,但没有很严重,他也会适当增加用量以确保药效。
除了麻药,对于高血压药效不稳等情况,一位三甲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表示,确有少部分患者反馈降压药效果不好,但多数患者也还好。卢长林在提案中举例称,如果使用相同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进口药可有效预防患者卒中发生和肺栓塞等;而使用集采药,患者发生卒中、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这使得患者和医生对集采药产生不信任。此外,卢长林等人认为,集采药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高于进口药或者原研药,病人换用集采药后,甚至出现过敏反应,说明其药物纯度不够,制作工艺有问题。
中国医药行业长期观察者陈奇锐认为,企业生产环节把关不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不高、监管处罚力度不够等或是主要原因。他认为我国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仍需提高。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药剂科胡慧琴等人发表的文章显示,欧盟这两项标准在90%-111%,而我国的标准为80%-125%。还有制药行业人士透露,一些药品在通过一致性评价、进入集采之后,常常会以更改包装、改换辅料等方式来压降成本、提高利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原国家药监局局长毕井泉提醒,要防止把一致性评价变成“一次性评价”。
卢长林认为,集采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主要原因是集采药品价格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价。出于对集采药物疗效不稳定等担忧,郑民华、卢长林、陈奇锐等专家呼吁,给原研药留出通道。郑民华在提案中建议,在医生评估下,如果认为原研药对患者的治疗是必要的,医生可以在处方中注明需要使用原研药。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特殊病种,如果患者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并且愿意自费购买原研药,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从医院药房或者正规的零售药店获取原研药,医保部门可根据原研还是仿制,进口或者国产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提案还建议全面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鼓励临床医生和患者向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疗效缺陷。卢长林在提案中呼吁有关部门在集采过程中应首先保障集采药品的质量,具体可从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强化监管、合理授权四方面进行。陈奇锐建议加强GMP生产动态核查,加重处罚力度,提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的标准,并在药品集采时制定一个仿制药的最低保护价,以防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生产出劣质产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