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招商最牛的4个秘诀,99%的城市根本学不会

“杭州六小龙”爆红后,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研究杭州、学习杭州”的潮流。

但杭州,绝不是想学就能学的。

表面上看,杭州提出的概念“产业链招商”“建链、补链、强链”“最多跑一次”“投早投小投科创”“耐心资本”“生态赋能”,似乎耳熟能详,可能十八线小县城的招商干部,也能说上一二。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城市说得天花乱坠,但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让企业家寒心。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城市,凤毛麟角。

魔鬼藏在细节里。今天给大家分享4个杭州招商的“秘诀”,看看杭州政府招商,牛到什么程度。

杭州招商,99%的城市根本学不会。

01 政府办公室给企业用

杭州对企业的爱护,刻在骨子里。

2006年,“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应邀拜访杭州市科学技术局。交谈过程中,局领导得知“丁香园”办公位不足、部分员工只能居家办公后,主动提出愿把本单位五楼的闲置办公室,租给李天天团队使用。租金价格极低,相当于免费。

这件事情,对李天天的触动极大。

要知道,“丁香园”当时只是一家小微民营企业,要钱没钱,要背景没背景,命运多舛,前途未卜。但是,杭州干部非但没有轻视他们,反而把他们当作了“自家人”。

两年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丁香园”资金链近乎崩溃。科技局再次出手,帮“丁香园”拿到了100万的银行贷款,救人于危难之中。

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丁香园”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杭州政府对民营企业、初创企业有多力挺。

你说,这一点能学吗?99%的城市根本学不会。

正是因为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所以杭州才会被称为“民营经济之都”。2023年杭州市场主体达到167.8万家,这意味着,杭州1237万的常住人口中,大约每7个人就有一位“老板”。

02 硬刚“远洋捕捞”

杭州发达的民营经济,有时会引来一些外来的“觊觎者”。

近年来,由于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有些地方就打起了浙江企业的“歪主意”,跑到浙江来搞“远洋捕捞”。

为了保护本土企业,杭州市上城区九堡派出所曾发布一条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公告。标题就很霸气——“外地公安不得非法入企办案”。

最后一段话也意味深长,“如发现杭州市以外的公安机关,在没有九堡派出所或上城区公安分局民警陪同下,非法入企办案的,请立即:110报警+录像取证”。

这就让辖区的企业,理直气壮地自我保护,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浙江检察机关也全面展开护企行动,帮助123家企业解冻账户资金7000余万元、解封房产6套、解除扣押汽车20辆。今年浙江两会期间,浙江甚至把“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你说,这一点能学吗?99%的城市根本学不会。

浙江和杭州如此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保护民营企业,给企业家们十足的安全感。浙江也坚持,会为所有合法经营的民企,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03 企业需求“分钟级”响应

为企业服务,不但要在特殊时刻保护企业,更应在平时做好企业的“店小二”。

2023年,杭州一家做消防无人机的企业老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杭州某产业园的主任提出了借消防车的需求。没想到10分钟后消防队就把电话打了过来,消防队长表示:你什么时候用,我就什么时候开过来。

这还不算啥,还有比这更夸张的。2023年,一家做AR眼镜的杭州公司,被评上了余杭区独角兽。该企业创始人按照提示,在网上走成了申领300万元补贴的流程。

八分钟后,这笔钱就打到了企业账户上,一分都没少。

如此高效且贴心的服务,打动了这两位老板。如果在他们老家,民营企业是很难接到消防车的,可能要开好几个会议才能确定;政府的补贴就更难拿了,不要说企业的300万了,就是人才补助的几千元,可能都要等几个月才会发下来。

这就是效率差距,别的城市要好几天甚至好几月才能办好的事情,在杭州只要几分钟就能搞定。

你说,这一点能学吗?99%的城市根本学不会。

全国网友都知道,浙江有个超级APP“浙里办”,有求必应,秒办秒批,比《西游记》的观音菩萨还要好使。打开社交平台,我们能看到很多关于“浙里办”的好评。

有个东北网友,讲述了自己在杭州办户口的经历:当时,他少带了一份原文件,只有复印件。按照流程,“浙里办”工作人员立即给东北有关部门打电话核对。电话那边的人啰里啰嗦、推三阻四,把“浙里办”工作人员惹怒了,发出灵魂拷问“你们就是这样为人民服务的吗”,然后就帮东北网友办了证件。

急企业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杭州政府的服务,令很多人感动。

04 高薪高学历的“强悍”招商战队

最近,一位叫程灿的90后招商科长,上了网络热搜。在接受杭州媒体采访时,他袒露了自己的工作“秘诀”:

我一直觉得企业有“厌蠢症”,我们不能做那个蠢的人。作为创业者,肯定不希望碰到一个不懂专业或者不做前期工作的这么一个聊天者。

正因如此,程灿每次去科技企业拜访之前,都会做大量的功课,学习相关科技知识,了解企业的状况,预判企业的需求,再拟定一份方案。这样当他出现在办公室时,企业家就不需要说任何废话,可以直接提诉求,提高沟通效率。

但凡是跟政府打过交道的朋友都知道,这样的干部有多难得。

而杭州这样的干部可不止一个,而是整整有一大批!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杭州每年都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级名校招聘一大批研究生,把他们派到发改委、经信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人社局等关键部门。

光是余杭区2018年招聘的公示名单,这样的硕士博士就有48个之多:

为了吸引名校生来杭州,杭州政府给出了非常丰厚的待遇,年薪少则30多万元,多则50万元。这个薪资相当诱人,房价比杭州高一倍的北京上海都未必能给这么多。

此外,杭州市每个月都会邀请院士专家来干部们讲课,讲授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知识;还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去金融机构、企业、工厂考察调研,掌握最真实的产业信息。

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战经验,杭州年轻公务员很快就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干部。

正是有了这些干部,才会流传出这样的招商佳话——“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分享了一个故事:

“杭州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飞了1万多公里,来到我们波士顿办公室的。那一下午,考察团没有聊杭州有多好,而是在聊脑机接口技术未来的发展。”

“显然他们做了大量功课,我非常感动,感觉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

为了打消干部的后顾之忧,杭州建立了容错纠错系列机制。2024年1至10月,全市实施容错纠错(含备案)事项43件,对89人实行容错免责或减责。

你说,这一点能学吗?99%的城市根本学不会。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杭州有一批尊重企业、聪明好学、敢闯敢干、高薪高学历的“强悍”招商战队,何愁大事不成?

结语

以上四个秘诀,我公开写出来,但99%的城市都学不会。不信,你可以对照一下:

有多少局长会主动把办公室让给一个小微民企?

有几个派出所会为了民营企业去得罪外地同僚?

有几个部门愿意为民企的非常规需求加班干活?

有几个城市能持续高薪揽才,给年轻干部免责“兜底”?

这些事情之所以很难做好,不是因为缺钱,也不是因为缺人,而是缺思想。

很多地方都有“官本位”观念的影子,很难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更别提主动服务和热情相助了。

正如王阳明所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43533.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午1:45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午2:39

相关推荐

  • 睡眠耳机等产品全球圈粉,声阔何以成为赛道领跑者?

    回顾无线耳机发展史,2016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苹果在秋季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第一代 AirPods。在这款产品上,苹果率先尝试将耳机纳入到了智能生态中,通过和手机、Pad 等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协同,大幅拓宽了耳机的场景适用性。 之后随着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 等一众手机厂商加入,主打智能化跨端体验的无线耳机产品备受推崇。然而让人意…

    2025年3月12日
    3600
  • 创新成果引领低碳发展 | 四季沐歌空气能闪耀2025中国供热展

    2月20日,ISH China & CIHE-中国国际供热通风空调、卫浴及舒适家居系统展览会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盛大开幕。展会现场,四季沐歌携众多行业领先的明星产品,以及低碳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璀璨亮相。同时,四季沐歌重磅发布了CAS3.0清洁能源耦合智能操作系统、分体式“超省”商用热泵、气电双擎“睿省”商用热泵三大新技术产品,凭借多元化能…

    2025年2月22日
    3000
  • 这个芦荟饮料“隐形冠军”,一度占全球76%市场份额,曾花3年改了18次配方

    全球每卖出4瓶芦荟饮料,可能有3瓶来自一家韩国公司。[1] 这个公司叫做OKF,它的产品在全球芦荟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1]从荷兰的超市到迪拜的机场,再从美国的有机食品店到非洲的加油站,这款名为Aloe Vera King(芦荟王,下文均称芦荟王)的芦荟饮料已登陆180+个国家和地区。而它背后的公司,是一家自成立起就决定瞄准海外市场的韩国公司,通过…

    2025年4月16日
    2500
  • 压力之下,GP和LP的关系出现裂痕

    “哎呀,这种事不好直接说!” 更多的压力之下,GP和LP的甜蜜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我们也听说了,LP参与投资决策被告了,所以LP该不该管GP投资额度的事,要不要插手管理事务?总体上说,如果不是特别大的矛盾,一般投资机构都会隐而不发。”深圳某基金IR告诉融中财经,“毕竟以后还要募资的,闹得不可开交,对GP、LP都不好。” “尤其是,现在LP对GP的口碑严查,…

    2025年4月21日
    1300
  • 李潮东:从政府工作报告看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的设定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经济增长潜力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衔接,体现了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以下将从经济政策、持续深化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分析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持续下修至2.7…

    2025年3月7日
    4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