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母公司出售 伊藤洋华堂接连关店

日本柒和伊控股与贝恩资本签署最终协议,将以8147亿日元的价格出售包括伊藤洋华堂在内的商超业务,预计今年9月完成交易。消息公布半个月之后,记者走访华堂·新辰汇看到,位于项目负一层的伊藤食品馆依旧正常运营,尚未受到太多的影响,这也是伊藤洋华堂在京仅存的项目。然而,伊藤洋华堂在其他地区的市场表现并不乐观。成都市的伊藤洋华堂绿地店于2月28日停止营业,而此前其最大门店——成都春熙路店也已关闭。伊藤洋华堂旗下的项目正在逐步减少。

分析指出,随着股权变更,伊藤洋华堂难免会经历一段阵痛期。在中国零售环境快速变革的背景下,现有项目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找到并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缩减业务版图

近日,记者走访位于北四环的华堂·新辰汇看到,该项目正在进行施工,仅负一层的伊藤食品馆及外围的商家保持正常营业。针对此前伊藤洋华堂被母公司出售一事,伊藤食品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超市正常运营,并未收到相关消息。

不久前,日本柒和伊控股集团在官网发布公告称,集团一直在积极推进将其杂货零售、特色商品及其他零售业务(超市业务集团)出售给战略合作伙伴的进程。该公司与贝恩资本签署最终协议,以8147亿日元(约合53.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超市业务集团,同时保留35%的股权。该交易预计于2025年9月完成。

上述交易所出售的超市业务集团包含伊藤洋华堂业务在内。在中国市场,伊藤洋华堂的布局在不断收缩。其中,华堂·新辰汇内的伊藤食品馆是伊藤洋华堂在北京市场的独苗。2024年6月,北京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向记者透露,北京华糖洋华堂与新辰商业集团签约,未来,项目超市部分依旧由北京华糖洋华堂负责,超市之外的商业区域将由新辰商业集团负责运营。

同样,作为伊藤洋华堂在华业务的起点,其在成都的部分项目情况也多有变数。2月28日,成都伊藤洋华堂绿地店在营业结束后正式闭店;伊藤洋华堂的中国首店成都春熙路店则在2022年12月终止经营。

伊藤洋华堂旗下的项目正在逐步减少。截至目前,伊藤洋华堂在北京的门店由高峰期的11家减至1家,在成都剩余8家门店。

母公司断臂求生

作为早期入华的一批外资企业,伊藤洋华堂曾因进口商品及人性化的服务受到消费者欢迎。资料显示,1996年,伊藤洋华堂在成都设立全资子公司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在成都春熙路开设中国首店。同期,通过合资公司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品牌成功打入北京市场。

在成都深深扎根后,伊藤洋华堂保持着亮眼且相对稳定的业绩表现。其中,成都伊藤洋华堂双楠店更是单店之王,2019年,该门店以16亿元的销售额摘得了伊藤全球销售冠军,同年成都伊藤总销售额近60亿元。然而,随着中国零售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的习惯变化、电商平台冲击等因素,多维度的经营压力开始上升。

与此同时,母公司柒和伊控股的资本调整更是将伊藤洋华堂放到一个尴尬的位置。2024年8月,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limentation Couche-Tard(ACT)向柒和伊控股提出470亿美元收购要约,溢价达35%。随后,柒和伊控股回应称,上述收购提案严重低估了企业价值,并在2024年10月宣布剥离超市和餐饮业务,专注便利店业务。这也被外界视为柒和伊控股聚焦核心优势并提升企业整体价值的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柒和伊控股是日本大型零售、流通事业控股公司,旗下拥有7-Eleven、伊藤洋华堂等业务,同时,在部分市场还涉及家居用品、食品服务及金融服务等。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柒和伊控股出售包括伊藤洋华堂在内的商超业务后,可以将资源和精力集中于7-11便利店业务,提升便利店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出售的资金收益可以用于股票回购、核心业务投资或偿还债务,从而提升股东价值。

2024年11月底,柒和伊控股启动了对其旗下中间控股公司York控股的出售程序,并在今年2月将优先谈判权授予贝恩资本。据了解,York控股旗下包含综合超市伊藤洋华堂、生活杂货连锁店、婴儿用品连锁店等业务。

迫切转型升级

零售环境快速变化,无论是在购物中心还是超市领域,伊藤洋华堂及其食品馆都面临着多重压力。

当前,北京多家购物中心洗牌,由传统的以零售为重的业态布局转向打造体验空间、社交空间,引进更多娱乐业态。北京华糖洋华堂总经理荒井达也曾向记者坦言,目前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仅凭(北京华糖洋华堂)自己的力量,难以做到充分满足。

被贝恩资本接手后,伊藤洋华堂业务或将迎来变化。柏文喜表示,一方面,贝恩资本作为专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可能会为伊藤洋华堂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进行业务转型和升级。另一方面,新的操盘手也可能会对品牌定位、发展方向进行调整,而在中国市场,伊藤洋华堂将面临来自本土零售商和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这也为其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在中国本土超市品牌崛起、企业不断卷供应链与性价比之下,外资超市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20年前那一套成熟的思路,如今已难以充分适应市场需求,这也是伊藤洋华堂中国业务面临的重大挑战。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表示,伊藤洋华堂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确保商品供应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商品结构,推出符合当地口味的新品,并培训员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提高顾客满意度。

记者 胡静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40246.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9:38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上午9:40

相关推荐

  • 新春走基层|记者手记:李日生的大家电与新年小愿望

    新华社南宁2月12日电(记者曹祎铭)见到村民李日生的时候,他正忙着和二儿子李映波一起给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更换水箱。“正好映波回来了,不然我一个人还真有点搞不定。”李日生说。 今年56岁的李日生家住广西北流市大伦镇旺贺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盖房子手艺,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广州、深圳等地打工。他和爱人对孩子上学这件事非常重视。“只要孩子们愿意学,…

    2025年2月12日
    3500
  • 强调良性增长 天猫想重回“起点”

    淘天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品牌上。3月26日,在天猫超级品牌私享会2025 TopTalk上,记者获悉,2025年,天猫的经营策略是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在新品扶持、品牌会员等维度释放激励,做大品牌增长。 品牌商家是天猫的基本盘,也是平台获客拓新的重要阵地。淘天必须设法在京东、抖音等的围剿中挽留住商家的经营信心。如何深度运营用户黏性与商家生态,是电商平台在存…

    2025年3月27日
    2500
  • 增收易增利难 比亚迪保险2024年亏损1.69亿元

    自正式进军车险市场以来,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保险)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2月5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近日披露了最新一期的偿付能力报告。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4年,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增长但未实现盈利,亏损1.69亿元。同时,该公司的两项重要指标远高于行业,如2024年的综合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均超200%。 为应对新能源车险…

    2025年2月6日
    3200
  • 人形机器人幕后:科技新贵的“破圈”对话

    人形机器人的热度,让那些幕后的企业创始人不自觉地被推向台前。这些科技新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我们专访了三位来自一线的当局者,一边是行业之内,围绕产业拐点、商业化逻辑、量产时间表等,试图去给无数好奇的旁观者解惑;一边是行业之外,围绕科技、流量、创业,想看看科技与大众第一次如此亲密互动到底意味着什么,会改变什么,又会创造什么。 路…

    2025年3月31日
    1500
  • 固收仍唱主角 理财公司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自2019年6月首家理财公司开业至今,理财公司走过了近六年的发展旅程,曾走过初创期的蓬勃发展,也经历过破净潮赎回潮的风暴洗礼。如今,随着浙银理财开业,32家理财公司齐聚市场舞台,展开激烈角逐,固收类产品作为中流砥柱,持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行情的回暖也让存续规模有望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也促使理财公司积极求变,权益投资与多元配置的探索之路越走越…

    2025年2月20日
    3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