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亏4年累亏超10亿,贺光启掌舵下的呷哺呷哺“盈利难”

在创始人贺光启重新走上台前近4年后,呷哺呷哺并未如预期般“扭转颓势”。

近日,“火锅品牌第一股”呷哺呷哺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期内,呷哺呷哺预计实现收入约48亿元人民币,出现净利润亏损约3.9-4.1亿元。

雷达财经注意到,2021年5月,贺光启接替赵怡出任行政总裁一职,并行使CEO职责。然而,在其掌舵下,呷哺呷哺不仅未能迈入上升之路,反而是一路亏损,至今已经连续亏损4年。

连续亏损背后,疫情后餐饮业高度内卷固然是其客观因素,而公司进军“高端化”失败则是其主观原因。在贺光启的带领下,呷哺呷哺继续新开了“趁烧”品牌,并继续扩张“湊湊”门店数量。这两项举措均被证明“不成功”。由于亏损等原因,如今,“趁烧”品牌所有门店已经关闭。湊湊则至今未能实现盈利。

“左冲右突”却又难以见效,呷哺呷哺已经逐渐让投资者失去信心。

3月11日,呷哺呷哺最新股价已来到0.97港元,较之贺光启担任行政总裁前跌幅超90%,已经跌成仙股。如果未来不能扭转颓势,“连锁火锅第一股”的故事还能讲多久,恐怕将成为眼下考验公司的现实问题。

餐饮业“高度内卷”的2024

呷哺呷哺2024年为何会亏损?

根据业绩预告中解释,呷哺呷哺亏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24年,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消费持续疲软且降级,使呷哺呷哺下属品牌营收同比下降,中高端品牌湊湊尚处亏损;二是,部分餐厅关闭及持续亏损等因素,导致的闭店及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2.6亿元。

一个客观的行业因素是,随着餐饮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多,全国餐饮门店已严重供给过剩,导致行业内卷加剧,出清现象越来越普遍。

据红餐网报道,沙利文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千人就拥有7家餐饮门店,这项数据在世界排名第一。

另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年,北京餐饮业实现收入1273.9亿元,同比下降4.9%。放眼同样是重点消费城市的上海,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住宿餐饮业的零售额为1423.53亿元,同比下降5.4%。

在行业严重的“供过于求”下,不仅仅是呷哺集团,其他企业也面临业绩下滑压力。这一现状也引来了不少行业大佬的“吐槽”。

在西贝业绩公布后,贾国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判断,当下餐饮行业遇到的是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

贾国龙他们原本2024年年初预测2024年业绩至少增长10%,结果过完春节业绩就开始下滑。他还表示,“2024年主要就是做减法,还要再继续减,把该减地减掉,把留下地往好做。”

日前,在公司年会上,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透露:“2024年,南城香单店流水下降了14%,利润下降了35%,总流水上涨9%(门店实际增加了11个),总销售额16亿元。”

据媒体报道,汪国玉还放话:“2025年如果不能突破,南城香将宣告破产!”

面对餐饮行业严峻的竞争形势,呷哺呷哺主观上也不得不开始收缩。

呷哺呷哺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呷哺集团门店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2家,员工人数由去年同期的29258人减少至24606人,员工数减少了4652人,降幅达15.9%,且根据财报,闭店的动作还将持续。

但大举闭店也导致公司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成为公司亏损的另一大原因。

根据公司2024年中报,由于关店和持续亏损餐厅,去年上半年,呷哺呷哺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为2.03亿元。

“湊湊”陷入亏损泥沼

根据2024年业绩预告,呷哺集团亏损的另一个因素是其旗下的中高端餐饮品牌——湊湊带来的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湊湊于2016年成立,并在短期内成为呷哺呷哺的重要子品牌。

据湊湊官方2021年9月份在一场发布会上披露,2016年至2020年,湊湊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80%,平均每12天新开一家餐厅。从具体营收来看,2016年至2020年,湊湊营收分别为0.1亿元、1.2亿元、5.6亿元、12亿元、16.9亿元。

然而,雷达财经注意到,湊湊至今尚未能实现盈利。

在2023年财报中,呷哺呷哺将亏损的一部分原因指向了湊湊带来的亏损。2024年,公司再次将亏损的原因部分归因给了湊湊。

而湊湊之所以盈利难,与高客单价下,翻台率走低有关。

在呷哺呷哺2023年年报中,呷哺集团公开表示,“2023年伊始,整体消费环境复苏远低于预期,‘消费降级’对于湊湊相对较高客单价的定位而言影响甚大。”

按照呷哺集团的说法,在当前环境下,湊湊的高客单价对于其盈利是一大挑战。

2019年-2023年,湊湊的翻台率分别为2.9、2.5、2.5、1.9、2.0次/天。

据呷哺呷哺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湊湊在一线城市的客单价为124.3元,在二线城市的客单价为117.3元,在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客单价为116.8元,但同类型的海底捞火锅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客单价仅分别为104.1元、96.8元、91.4元。

2019年-2023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4.8、3.3、3.0、3.0、3.8次/天,显著高于湊湊。

贺光启重新上任行政总裁近4年:公司股价已下跌超9成

2021年5月21日,呷哺呷哺发布公告,解除了呷哺呷哺前行政总裁赵怡的行政总裁职务,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走上台前,接任公司行政总裁。

根据公告,解除赵怡行政总裁职位的理由为“部分子品牌表现未达董事会预期”。

然而,在贺光启掌舵下,呷哺呷哺并未如预期般“翻身”。

2021年-2023年,呷哺呷哺营业总收入分别61.47亿元、47.25亿元、59.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

加上2024年的数据,4年下来,呷哺呷哺的营收下滑趋势并未扭转,而净利润已经连续四年亏损,四年间累计净亏损超10亿元。

除了餐饮行业客观发展形势客观原因外,主观上,过去几年,贺光启在是否继续“推进高端化”这一战略上也出现明显误判。

2022年9月,呷哺集团曾希望在呷哺呷哺和湊湊品牌以外,另外推出高端烤肉品牌——趁烧。其聚焦于“烧肉+酒+茶”,价格定位在250元以上。

作为呷哺集团在烧烤赛道的初次尝试,2022开始,“趁烧”曾在上海、广州等地合计开了8家门店。

但很快,因为经营困难,这些门店都陆续倒闭,2024年8月,有媒体报道称,“趁烧”全国最后一家门店也已关闭。

2022年,呷哺集团还新开了44间湊湊餐厅,但如今,“消费疲软”的现状也证明了这一操作并不正确。

在贺光启的主导下,公司一边进军“高端”同时,一边持续闭店。2022年,呷哺集团全年闭店81家呷哺呷哺餐厅、3间湊湊餐厅,2023年又关闭114家餐厅。

2024年7月,贺光启在回应“呷哺呷哺3年亏8亿”的话题时曾解释:“预计餐厅闭店等计提减值损失和递延税资产的减少影响是产生账面亏损的原因,不是经营的问题。”

但经历连番亏损下,且没有“新故事可讲”的局面下,这一解释,并不能挽回股民们的信心。3月11日收盘,呷哺呷哺股价报0.957港元,对应市值仅剩10.32亿港元。Wind数据显示,自贺光启担任行政总裁(2021年5月21日)至2025年3月11日,呷哺呷哺股价跌幅高达91.28%。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8067.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上午9:28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上午9:38

相关推荐

  • 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携手星河绘梦 开启中国科幻动画蓝海征途

    近日,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京举行,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办。 会上,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与北京星河绘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绘梦)正式签约。在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科幻作家刘慈欣,…

    2025年4月5日
    3100
  • 企业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集成解决方案|海域云一站式服务极速落地

    随着DeepSeek、QwQ等大模型开源,很多企业开始通过本地化私有部署模式,实现企业在数据处理、知识管理、员工培训及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全面智能化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域云推出了企业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集成解决方案。 从选型诊断,算力采购,模型部署,应用开发,算力托管,运营管理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为企业铺就一条通往智能未来的康庄大道。 一:选型诊断 普华永道…

    2025年3月28日
    1800
  • 七年蝉联品类冠军,劲仔深海小鱼的全球化破局之路

    在休闲零食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劲仔食品以“鱼类零食第一股”的身份持续书写行业传奇。自2017年上市以来,其王牌产品劲仔深海小鱼连续七年稳居品类销量榜首,累计全球热销超140亿包,年销售额超13亿,成长为国产零食品牌中罕见的“长红”标杆。从湘味传承到工艺革新,从渠道裂变到全球布局,劲仔不仅守住了传统零食的“根”,更以创新与魄力开辟出品牌增长的“新航道”,…

    2025年3月25日
    3600
  • 老铺黄金离“爱马仕”还有多远?

    近期,金价又开始狂飙了。 4月初,COMEX黄金价格一度站上32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突破了900元/克,均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和金价一样波动的还有老铺黄金(6181.HK)的股价。3月31日,老铺黄金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约85.1亿元,同比增长约167.5%;净利润约14.7亿元,同比增长约254%;年报公布后一天,老铺…

    2025年4月7日
    2200
  • 硅谷视角深聊:Deepseek的颠覆、冲击、争议和误解

    2024年12月底,中国幻方量化旗下的人工智能团队,发布了6700亿参数大语言基础模型DeepSeek V3,紧接着在2025年1月20日开源了基于V3的两款推理模型:DeepSeek-R1-Zero和DeepSeek-R1。一周之后,DeepSeek又推出开源多模态模型Janus。 震惊全球AI届的点在于:DeepSeek使用想象不到的低成本,得到了不输O…

    2025年2月18日
    3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