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烧钱困局终结?Spotify如何让投资人赚翻138%

未来的声音战争不在版权库,而在算法引擎。

Spotify终于赚钱了。

2006年,瑞典程序员丹尼尔·埃克与马丁·洛伦松在斯德哥尔摩的一间小公寓里,创立了Spotify。他们的目标简单却狂妄:让所有音乐触手可及。彼时,iTunes以单曲下载模式统治市场,盗版下载猖獗,唱片公司深陷收入下滑的恐慌。

Spotify的“免费+广告+订阅”模式像一颗炸弹:用户可免费听歌(穿插广告),或付费享受无广告、离线播放等功能。这一模式迅速吸引用户——2015年,其付费用户突破2800万,推动全球录制音乐市场收入自2002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光鲜背后,这家老牌音乐流媒体公司陷入长达18年的亏损泥潭:2023年亏损仍达5.05亿欧元,被戏称为“流媒体慈善家”。

但这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了2024年。

2024年,Spotify净利润达到11.38亿欧元(约88.2亿元人民币),全年营收达到156.73亿欧元(约12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

伴随着盈利转正,Spotify的股价也一飞冲天。2024年全年涨幅超138%,2025年短短两个月又上涨超30%。

持续18年的亏损终于盈利,Spotify究竟靠什么破局?

01 破解Spotify的盈利密码

Spotify过去之所以苦苦挣扎着不赚钱,主要还是音乐流媒体业态本身存在一些硬伤。

首先,就是高昂的版权费用,Spotify每赚1欧元,大约70%需支付给唱片公司和艺术家,即便用户增长,利润仍被版权吞噬。

即使是在大幅盈利的2024年,它向全球的音乐产业支付的版权费用也依旧高达10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大约是726.53亿元。

其次,Spotify作为音乐市场上唯一一家不依附于任何大厂完全独立经营的大平台,还要面对竞争对手的重重压力。对比苹果音乐捆绑了iPhone生态,YouTube Music继承了YouTube的海量用户基础,Spotify则显得孤立无援。

那 Spotify又究竟如何破局呢?

第一,就是涨价。

订阅收入一直是Spotify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到其营收的八成以上,剩下则为广告收入。因此,提升订阅收入就变成了重中之重。

2023年7月,Spotify首次上调了52个地区的订阅价格。以美国市场为例,单人订阅月费将由9.99美元提高至10.99美元,双人订阅月费由12.99美元提高至14.99美元,家庭(六人)订阅月费将由15.99美元提高至16.99美元,学生用户订阅月费则将从4.99美元提高至5.99美元。

那时候的Spotify已拥有超2亿的付费用户,即使是1美金的上涨,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但令人惊喜的是,即使是上调了价格,也没有阻碍用户的持续订阅。2023年第四季度,Spotify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达到2.36亿,同比增长15%,全年净增3100万用户,创下历史新高。

打破“用户抗拒涨价”魔咒的Spotify在2024年6月,再次上调美国区会员订阅价格。单人订阅月费费涨至 11.99 美元,上调1美元;双人订阅月费涨至 16.99 美元,上调 2 美元;家庭(六人)订阅月费涨至 19.99 美元,上调 3 美元;学生用户订阅月则维持 5.99 美元不变。

这一次,Spotify似乎又赌赢了。根据公司发布的四季报,Spotify的订阅人数同比增长11%,达到了2.63亿。

第二,就是断臂求生。

2023年Spotify进行了三次裁员行动,特别是2023年底,Spotify宣布计划裁减约1500名员工,占公司总员工数的17%,全年裁员达25%。同时,Spotify在业务层面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削减了部分烧钱的亏本项目。这些举措成功降低了Spotify的运营费用并提升了毛利率。24年第四季度Spotify毛利达到32.2%,同比提升了555个基点。

第三,生态革命。

如果说涨价和裁员带来的红利终有天花板,那Spotify走的这一步棋,就充满了想象力。

首先,在内容上,除了音乐,Spotify还拓展了播客、有声读物和视频内容,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音频生态系统。

Spotify在播客上,发力迅速。目前拥有超过650万个播客节目,其中约33万个是视频播客,是全球主要的播客平台之一,其中《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等顶级播客,平均每集播放量超过1100万。

有声书方面,Spotify每月为Premium会员用户免费提供15个小时的有声读物服务,拉动免费用户的付费转化。自从在Premium套餐中推出有声读物捆绑套餐以来,已经有超过25%的用户在使用有声读物。

其次,Spotify也开始引入AI。Spotify利用AI算法会分析用户的音乐偏好、播放历史、收藏歌曲以及各种行为数据。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深入挖掘,AI能够精准地了解用户的音乐口味,从而为用户量身定制专属的播放列表。

这是一场双赢的局面。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一功能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惊喜。而对于Spotify而言,通过AI推荐一些非热门歌曲,也能有效降低版权成本。

而且,Spotify关于AI的野心也不止于此。2024年,Spotify悄无声息地买下AI公司Sonalytic和Podz。前者能像解构乐高积木般拆解音乐元素,自动生成DJ混音;后者可将1小时播客浓缩成3分钟精华。更耐人寻味的是,其招聘页面突然新增“AI伦理工程师”岗位——显然,埃克团队早已意识到:未来的声音战争不在版权库,而在算法引擎。

02 盈利之后,更大的挑战

同时盈利捷报背后,暗流正在涌动。

截至2024年底,Spotify月活跃用户(MAU)达6.75亿,占据全球约12亿流媒体用户的半壁江山。然而,剩余市场正成为“难啃的骨头”:非洲等低收入地区用户付费能力有限,而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已被本土平台瓜分,未来MAU怎么保持高增速,也是Spotify要思考的难题。

而电子书也是一条难走的赛道。Spotify的有声书内容库已达到25万本,但与Audible等行业巨头相比,内容规模和多样性仍有差距。

至于Spotify正在跃跃欲试的AI领域,也有不少的难题。

AI生成音乐的版权归属尚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当AI模仿或借鉴现有艺术家风格创作音乐时,其产生的版税应分配给AI开发者、平台还是原创艺术家,成为争议焦点。例如,2023年Spotify曾下架一首AI克隆Drake和The Weeknd声音的歌曲《Heart on My Sleeve》,因其涉嫌侵犯艺术家权益。

AI技术对传统音乐创作生态造成冲击。唱片公司(如环球音乐)强烈反对AI使用其版权作品进行训练,认为这是对艺术家权益的侵犯。Spotify若过度依赖AI生成内容,可能激怒版权方,导致核心音乐库合作破裂。

Spotify的AI战略本质是一场刀刃上的舞蹈:既要通过技术创新巩固市场地位,又需避免颠覆传统音乐产业规则。

Spotify的盈利只是中场休息,标志着其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正如CEO丹尼尔·埃克所言:“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一家音乐公司,而是重新定义人类如何消费声音。”然而,实现这一愿景的道路,注定比扭亏为盈更加崎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6821.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3月6日 下午3:33
下一篇 2025年3月6日 下午4:12

相关推荐

  • 被商家掌控的“第三方测评”该“洗牌”了

    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之际,不少人开始搜索旅游目的地、出游穿搭、旅行妆容分享……希望为小长假的愉快游玩做足攻略;各大电商平台也即将开始预热五一购物节、“520”表白季活动,不少商家陆续推出买赠机制,消费者选择礼物时也搜索“送礼首选”等内容。 如今人们在购物或者出行时,几乎都选择在社媒平台搜索相关内容,希望从中得到参考。“第三方测评”也随之兴起,口红、零食、耳机、…

    2025年4月18日
    2000
  • 菜市场里的“鲜”经济革命:京者三文鱼2.0加盟模式如何撬动社区品质消费?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新鲜”是消费者对食材的永恒追求,但传统商超与社区小店却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前者价格高昂、动线复杂,后者品类单一、供应链薄弱。家庭主妇与职场父母既渴望便捷采购,又追求品质保障,矛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近日,京者三文鱼以创新模式破局,推出菜市场门店2.0版本,将高端海鲜与社区消费场景深度融合,以“家门口的品质生活”为核心理念,掀起一…

    2025年3月25日
    3100
  • 春节酒市三个突出信号

    对于酒市而言,春节销售至关重要,如白酒春节销量全年占比约30%,春节档表现,影响2025年酒市全年走势。 日前,云酒头条团队对1月至2月初酒市销售进行调查,通过调研经销商发现,2025年春节,酒市整体表现“稳中有升”,但“库存较大”“利润菲薄”“竞争内卷”突出,这一现象,在以批发和代理为主的传统酒商中,表现明显。 另一方面,春节酒市也发出分化信号。 同城酒库…

    2025年2月7日
    4100
  • 从“水大鱼大”到“风大雨大”,中国美妆市场迈入分水岭

    2024年12月底,花王集团旗下洗护品牌SALA正式宣布关停。公告显示,“SALA已决定于(2024年)12月底停止销售,一旦商店和在线商店的库存售罄,销售将立刻终止。” 日本化妆品巨头I-ne也在前不久召开董事会会议,宣布考虑到中国市场趋势,决定解散并清算其全资子公司艾恩伊(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艾恩伊公司”)。据悉,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在中…

    2025年2月6日
    3500
  • 吴彦祖,不做演员了?

    近日,吴彦祖在抖音等平台开设“吴彦祖教英语”账号,和高途APP合作推出的英语课程在多个抖音账号下挂车售卖,5天的销售额累计超过500万。 继谢霆锋深耕美食、王祖贤涉足养生艾灸之后,吴彦祖也迎来了自己的下海转型时刻。 什么火就做什么 现在显然不是高途风光的那几年了。 曾经增长最快速的时候,高途的股价曾触及149美元峰值,市值突破370亿美元。但随着“双减”政策…

    2025年3月12日
    3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