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为互联网医疗指了条新出路

DeepSeek的热度仍在延续,深度推理模型、深度思考模式充分展现出较长思维链的优势。用户通过与DeepSeek的对话,能获得更加全面、清晰、思路严谨的优质解答。

由于需要频繁与C端用户产生交互,互联网医疗平台已大量使用AI问答产品。为了提升回答内容的精准性,目前,春雨医生、京东健康、平安健康、腾讯健康、微脉、智云健康等多家企业已在产品中接入DeepSeek的大模型能力。

事实上,无论平台是否接入DeepSeek,AI都已越来越深地渗透到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只不过,DeepSeek所呈现的创新思维,让行业看到了又一个新的可能。

DeepSeek带来的几点启发

DeepSeek的横空出世,除了为行业带来技术升级,还带来了产品和模式革新的启发。

首先,AI不能代替医生,但可以助力为医生制造数字分身,复制医生的部分服务能力。

医生资源的短缺是一个长期性问题,无论在线上线下都是如此,只是互联网医疗的诸多特性使得这一现象更明显。

尽管医生可以通过多点执业身份在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服务,但其劳动关系仍存在于线下的主执业机构,在第三方平台执业主要是利用碎片时间。过去,互联网医疗平台为了充分激活碎片资源,除了吸引更多医生入驻之外,还通过“抢单”制的问诊产品来调动医生时间,及时满足患者的问诊需求。这主要是针对基层医生或时间相对宽裕的其他医生。

而对于碎片时间本来就少、看病一号难求的名医专家来说,数字分身能起到更实际的作用。数字分身在充分深度学习专家知识、个性化诊疗风格等的基础上,能够随时响应用户发起的问诊需求。

其次,AI可以让线上医疗服务能兼具理性与温度。

“排队一小时,看病三分钟”的现象在传统医疗服务体系中已经被诟病多年,其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医生接诊患者多,无暇与患者做过多交流。

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改善了就医效率后,关于医生“几句话就说完”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就涉及另一个重要原因:并非每位医生都擅长表达,并非都能逻辑清晰地向患者描述诊断的前因后果。

DeepSeek在以深度思考模式回答用户问题时,会给出思考过程和一个成体系的过程。这是线上医疗服务可借鉴的思路,帮助医生及其他角色更具逻辑性地解答用户问题。

同时,平台构建起可交互、可进化的数字形象,通过数据伦理、交互设计、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在技术逻辑中嵌入对人类尊严、情感需求、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敏锐捕捉用户的情绪,并给予回应。这或许也能很大程度上改善用户对一些医生“态度不好”的印象。

最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深度推理,精准洞察用户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而促进商业转化。

在一个综合型互联网医疗平台,除了咨询问诊之外,还会产生搜索浏览、健康监测、用药习惯等多方面的数据。仅依靠单一维度或部分维度的数据分析难以掌握用户的真实需求,对真实需求的洞察建立在多维度用户画像构建基础上,并高度依赖非结构化文本的语义推理;同时,还需根据关键数据的变化,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

可以看到,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在沿着上述路径迭代AI产品与服务能力。

智能体、数字人,革新在线问诊

在线问诊是互联网医疗最具代表性的服务。为了缓解医生资源短缺现状,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智能体、数字人等载体的打造,复制医生及其他服务角色的能力,促进了在线问诊的智能化。

2024年起,支付宝开始为医生搭建智能体。北大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韬是首个在支付宝开通智能体助理的医生,智能体围绕医生执业需要、提供AI工具,建立医生的“数字分身”,放大名医服务效能。

近日,京东健康旗下AI医生智能体产品完成内测,首批医生专家的AI数字分身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AI数字分身可深度学习医生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7*24小时回答患者咨询提问;还可在有需要时,为患者挂号、预约医生本人的时间,或提供诊后相关服务。

春雨医生的专科数字人医生基于各科室顶级真人医生已脱敏临床数据,结合海量医学知识库输出服务内容。

不只是医生,医疗健康服务的其他角色也开始被赋予智能体功能。

京东健康依托“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已打造一系列专业服务数字人,除了AI医生之外,还包括AI药师、AI营养师、AI心理咨询师等。

支付宝在搭建医生智能体的同时,还与卫健部门、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专科等合作,打造相应的智能体。例如,浙江卫健委与支付宝共建了首个医疗服务智能体“安诊儿”,2024年12月“安诊儿”升级至2.0版,为用户提供名医智能体、智能报告解读、智能健康档案、智能就医陪诊等服务。

更多角色和机构的智能体,进一步丰富了线上服务资源,加深了线上线下服务的结合。从在线咨询问诊到智能体、数字人提供服务,AI为互联网医疗带来了诸多变化。

过去,在线问诊包括图文、语音、视频、电话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优劣势,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至今也是医生和患者交流的主要形式。智能体则将多种交互形式整合到一起,可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优势。

智能体还实现了从被动答问到主动发问的迭代。在传统的问诊流程中,用户发起问诊需求时,需提出一个核心问题及对核心问题的描述,平台也会给出针对性的提示,让患者补充病情说明或病历资料,继而由医生作出解答及诊断。智能体与患者交流时,能进行更主动的干预,尤其是进行深度推理、模拟医生追问逻辑。

同时,智能体以“人”的形象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目前,数字分身通常以医生或其他角色本人的形象出现,并采集本人的声音、语调、表达习惯等特征,力求在与用户交流时,数字形象达到更接近本人的状态;机构类智能体则以具有亲和力的虚拟数字人的形象存在,可以是多样的。无论是哪种形象,都能与用户产生更真实的情感链接。

不只是问答,更是服务

写文案、做计划、制表格……在许多领域,DeepSeek深度思考的回答可以给用户启发,帮助用户提升效率。医疗健康服务具有特殊性,尽管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报告解读或营养方案等,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信息,难以充分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因此,“会话即服务”成为破解这一现状的探索思路。

动脉网了解到,微医控股目前正面向C端用户研发新的AI产品,已处于内测阶段,即将上线;产品将整合多个先进大模型能力,加强微医医疗大模型能力,能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有效的,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京东健康的AI健康智能体“康康”2024年7月上线以来,截至目前,依托医药健康电商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已整合了5.2万多家医疗机构挂号资源和190多项健康服务,不仅包括京东买药、京东互联网医院、京东到家快检、京东护士到家等自有服务矩阵,还有更多第三方健康服务也接入其中。

2024年9月,支付宝发布了“AI健康管家”。为用户提供找医生、读报告、陪看诊、问医保、管健康等AI健康服务。例如,用户在“问医保”的同时,可在有需要时借助AI推荐的入口直接办理医保业务。

服务背后,同样是支付宝对内外部资源的深度连接与整合,包括前文所述的各类智能体。同时,支付宝也宣布面向医疗及泛健康行业开放智能体协作,以吸纳更多合作资源。

2025年2月,微脉的健康管理智能应用CareAI接入DeepSeek V3和R1模型能力后,将其用于预问诊、医生推荐、服务推荐及个案管理等多个场景。

为了支撑上述服务,CareAI除了依托微脉自营服务资源外,还连接了微脉签约合作医院的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资源,以及第三方生态合作企业如保险、陪诊、护理上门、家庭康养、远程监测等的资源。

腾讯健康日前则通过腾讯云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与腾讯混元大模型形成“双模”组合。同时,腾讯健康正加速打造大模型医疗服务应用平台,为全国超1000家医院提供大模型医疗服务和智能应用;落地医院可选择使用DeepSeek或腾讯混元,通过AI助手提供各类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为患者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就医计划和健康管理。

简而言之,除了输出信息之外,AI需尽可能精确地通过服务为用户解决问题。通过精准推荐来解决用户问题,也是平台商业化路径之一。

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互联网医疗平台承载了越来越丰富的服务内容。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具备专业能力和耐心去查找、搜索所需的服务。前文已经提到,AI可根据多维度的用户数据进行深度推理,以捕捉用户需求,甚至比用户本人更清晰地了解其需求;在深刻洞察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向用户推荐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形成更高的转化。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在院外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连接医、护、药、险等的纽带,平台将与这些参与方共同探索个性化的用户服务模式。这个过程中,提高资源与用户的匹配度,让医、护、药、险高效找到目标用户,让用户精准获得医、护、药、险,是AI的价值点所在。

新路径上,仍需注意AI应用边界

总的来说,以DeepSeek为代表的深度推理不仅是技术工具,更为互联网医疗指出了新路径:从简单的“在线问诊”升级为“智能医疗大脑”,为每个用户个体获取一切所需的医疗资源,促进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成为现实。从各大平台当前的产品状态来看,达成这一目标还有差距,不过,已迈出了从零到一的关键一步。

纵观整个行业,DeepSeek变革医疗服务模式的热情正高涨。然而,越是如此,越需要保持冷静,对互联网医疗来说,AI应用的底线仍需坚守。

此前,《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就已明确规定,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提供诊疗服务;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在现实条件中,AI开方这一行为相对更容易界定和避免,而AI替代医生提供诊疗服务这一红线则需警惕,在医生智能体、数字分身提供的服务中,健康建议和诊疗行为之间可能存在模糊的界限,尤其是在涉及疾病诊断、用药建议时。行业需时刻保持敬畏,在法律法规与伦理的框架内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4350.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25日 下午12:44
下一篇 2025年2月25日 下午1:04

相关推荐

  • 特效大片,钱都去哪了?

    2025年春节档,特效大片终于扬眉吐气,特效问题却依然悬而未决。 一边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背后138家外包公司“悲壮托举”传为佳话,群众激情热议咱的特效水平和迪士尼差距不大;另一边,第一部视听语言颇受好评的《封神》系列,第二部却在特效上栽了大跟头,逼得官方出来声明“殷郊法相不是4500元做的”。 都怪《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蓝巨人”长得太离谱,外界对其…

    2025年2月19日
    1100
  • 字节VS腾讯:流量之王的两种哲学

    腾讯元宝直接接入deepseek,微信的搜索在灰度测试deepseek,豆包和kimi的营销打得火热,回过头一看,腾讯又直接摘果子了。‍‍‍‍‍‍‍‍‍‍‍‍‍‍‍‍‍‍‍‍‍‍‍‍‍‍‍‍ 这一次,内部赛马可能不需要赛那么多马了。‍‍‍‍‍‍‍‍‍‍‍‍‍‍‍ 字节VS腾讯,两个流量之王的打法和生存哲学,延续到了AI时代。 01、媒介革命中的两套生存哲学 …

    2025年2月18日
    1600
  • 大佬的2024:雷军“天命”

    雷军度过了现象级的一年。 2024年的雷军,日程被现象级的忙碌填满,身影所至之处皆是现象级的热度,而最终的收获也是现象级的成功。 商业浪潮起起伏伏,少有企业家能在一个自然年内持续高歌猛进,从开年赢到岁尾。 但雷军做到了。 手握天时地利人和,雷军携小米在各个业务领域全面开花:跨界造车成绩斐然,SU7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市场焦点,订单量节节攀升;智能手机业务冲高成…

    2025年1月27日
    1700
  • Variant:为什么更好的AI需要Crypto

    本文要点 目前,基础AI开发由少数科技公司主导,处于封闭和反竞争的状态。 开源软件开发是另一种选择,但基础AI无法作为传统的开源软件项目(例如 Linux)进行开发,因为它存在“资源问题”,开源贡献者还被要求捐献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计算和数据成本。 加密通过所有权激励资源提供者为基础开源 AI 项目做出贡献,从而解决资源问题。 开源AI与加密相结合,可以支持更…

    2025年1月18日
    2500
  • 《哪吒2》登顶,谁赚麻了?

    这或许是中国影迷第一次比导演还关心一部电影的票房。 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58亿,超过《长津湖》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榜,多家第三方平台更是屡屡刷新对《哪吒2》的票房预测。 在经历了2024年一整年的市场萎靡之后,《哪吒2》如平地惊雷般调动起观众的心绪,影迷N刷电影、疯抢周边,而且时刻关注着《哪吒2》的票房情况,不少人甚至立志要…

    2025年2月7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