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明星坠落:蓝鸟“消失”的那一夜

创新药企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失败、消失是最常见的结局。

过去 20 多年的 biotech 前进浪潮中,有无数明星企业悄声无息地消失,它们曾经激昂的故事在市场记忆中慢慢褪去。

这也正成为基因疗法明星公司蓝鸟(Bluebird Bio)的故事。

2 月 21 日,蓝鸟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由全球投资公司凯雷和 SK Capital 管理的基金与经验丰富的生物技术高管团队合作进行收购。

这已经是蓝鸟最好的结局,却略显悲凉。

此次收购价格不过 2900 万美元,不足前一日市值的一半,可谓屈辱求全;即便触发里程碑条款也只能增加至 9600 万美元,而蓝鸟的巅峰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没办法,对于 biotech 而言,是 “创新者赢”,大家都会做的事情一定不是胜负手,一些打破常规的东西才是,但这种创新也可能走入死胡同。

蓝鸟因为超前的基因疗法而闻名,率先成功上岸成为先驱,但基因疗法的创新性,导致安全性问题拖延商业化节奏,又因为价格问题导致变现困难…… 一系列因素让蓝鸟持续失血,最终无力回天。

科学成功并不代表财务成功。在鼎盛时期,可能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曾经市值超百亿美金的蓝鸟,会是这样的结局,但在创新药领域又显得不是那么陌生。

2 月 21 日,蓝鸟宣告 “消失” 的那一夜,无疑成为了一个 “时刻”,将会持续警醒类似的公司。

/ 01/ 最好的结局

之所以说低价出售是蓝鸟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这是其排解债务危机唯一的方式。截至 2024 年 9 月末,蓝鸟本质上已经 “资不抵债”:负债已经超过资产总额。

单纯看现金方面,其账上现金余额为 7065 万美元,而短期借款也达到了 7060 万美元,现金压力就已经不小。算上其它负债,其净资产为 “-578 万美元”。

从其财务状况来看,很难在短期扭转败局。2023 年第三季度,其收入为 1060 万美元,低于去年同第二季度的 1610 万美元,和 2023 年同期的 1230 万美元。

陷入困境的财务状况,已经对其经营造成了影响,甚至这种影响在不断扩大。蓝鸟董事会认为,如果短期没有大量资本注入,公司将面临违反贷款契约的风险。更严峻的情况可能是停摆,去年蓝鸟已经表示,可能只能撑到今年的第二季度。

在这一背景下,Bluebird 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

但问题在于,市场对于基因疗法的态度变化,从起初未知的担心,再到充满期待的追捧,再到如今归于平静,对蓝鸟感兴趣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不在少数,但真正愿意大力援助的不多。

在过去五个月,蓝鸟与 70 多名潜在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会面后,才达成了这笔交易。换句话说,凯雷和 SK Capital 给出的条件,已经很可能是最为丰厚的。

根据蓝鸟董事会所说,这项交易是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唯一可行解决方案。也正因此,蓝鸟只能选择低价卖身:

每股 3 美元的价格,不足 2 月 20 日收盘价(7.04 美元)的一半。只有私募股权公司能够在 2027 年底前在任何 12 个月内将 bluebird 的三种基因疗法的销售额提高到 6 亿美元,它将额外支付每股 6.84 美元的或有价值权。

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

/ 02/ 被“安全”影响节奏、改变形势

蓝鸟坠落,也可以说是情理之中。

表面看,蓝鸟是基因疗法先驱,2020 年以来,Zynteglo、Skysona、Lyfgenia 三款产品相继获批上市,产品阵营不断扩大。

但如果以更深入的视角来看,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并不顺利。在其产品相继上市背后,实际上安全性问题持续困扰着蓝鸟,导致其核心管线的节奏大幅拖延。

例如,蓝鸟最寄予厚望的 Lyfgenia 在 2023 年年底获批上市,但约在 8 年前,蓝鸟生物便启动了该疗法的研发工作。

此后,该疗法上市申请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尤其在 2021 年,FDA 叫停了 Lyfgenia 面向 18 岁以下镰状细胞病患者的临床试验,原因是有患者发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

延缓的不只是临床节奏,还包括商业化节奏。

2021 年,Lyfgenia 被叫停的同时,已经在欧洲获批上市的 Zynteglo,因为与 Lyfgenia 使用了相同的慢病毒粒载体,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也被蓝鸟暂停销售。

虽然经过 5 个月的评估,最终证明治疗收益大于风险,Zynteglo 能够重新开始销售,而 Lyfgenia 临床试验也得以重启,但就在半年后,Lyfgenia 的临床试验再次遇到问题。

一名青少年患者在接受 Lyfgenia 治疗后出现了持续性非输血依赖性贫血,18 岁以下镰状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进程被部分搁置。

几经波折,Lyfgenia 好不容易在 2023 年年底上市,但恰在 Lyfgenia 获批的同一天,全球首款基因编辑疗法 Casgevy 也获得了 FDA 批准,且与 Lyfgenia 是同一适应症,定价相对更低:Lyfgenia 定价为 310 万美元,而 Casgevy 定价为 220 万美元。

因为安全性问题,不仅影响上市节奏,增加了失血的时间,让市场对其耐心降低;又因为市场格局改变导致难度增加,蓝鸟的处境看上去那么乐观。

而最终商业化的困境,又给了蓝鸟致命一击。

/ 03/ 天价基因疗法卖不动

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基因疗法,卖不动。

去年 11 月,蓝鸟表示,其仅有 57 名患者开始接受治疗,其中 35 人接受的是 Zynteglo 疗法,17 人接受的是 Lyfgenia 疗法,5 人接受的是 Skysona 疗法。

在蓝鸟生物启用的 70 多家治疗中心中,仅有 40% 的中心为至少一名患者启动了治疗。

也正因此,蓝鸟的商业化管线越来越多,但收入增长有限,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而之所以如此,原因无他:价格过于高昂,Zynteglo 美国定价 280 万美元,Skysona 定价 300 万美元,Lyfgenia 定价 310 万美元。

显然普通人是很难支付这昂贵的药物费用,为此蓝鸟瞄准了德国这种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希望由政府为昂贵的药物买单,不过欧洲 Zynteglo 的售价高达 157.5 万欧元(约合 1210 万人民币)。

但德国地中海贫血患者并不多,因而德国只同意半价为这一药物买单。

价格方面的分歧使得这一笔交易以失败告终,而蓝鸟生物也决定携 Zynteglo、Skysona 退出欧洲市场 。

基因疗法不断刷新着天价药的上限。从 100 万美元到 200 万美元再到 350 万美元 / 针,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可以负担得起,包括美国也颇为头疼。

截至目前,基因疗法在美国也难以获得高额的报销支持,再加上,目前基因疗法所针对的多是单基因遗传病,而单基因遗传病绝大多数为罕见病,患者群体并不大。就拿地中海贫血这一疾病来说,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

高昂的价格,加之小众的群体,使得基因疗法难以找到买单者,也就出现了上文提及的情况:蓝鸟基因疗法治疗人数还未突破百人,大部分治疗中心处于 “闲置” 状态。

这也就造成了蓝鸟单季度销售额只有 1000 多万美元,严重入不敷出,在价值毁灭的路上越走越远,让人看不到希望。

/ 04/ 总结

蓝鸟的遭遇告诉我们,在药物研发领域,即便你追逐雄心勃勃的目标,成为先驱者,达成临床试验的终点指标,获得FDA的批准,推出能够治疗此前从未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的产品…… 但最终仍有可能失败。

因为创新药的发展历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明了。尤其是过度追求新技术,或许会吸引众人的关注与追捧,但在研发过程中,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数。

更进一步讲,科学成功也不意味着财务成功,而最终的商业化也远非简单计算就能实现。

种种因素致使变现的节奏和成果,往往与预期存在差距。

但残酷的现实是,创新药企消耗现金的速度并不会因这些因素而减缓。这就可能导致 “剪刀差” 的出现,一旦这种 “剪刀差” 无法得到扭转,很可能会不断消磨市场信心,最终使企业陷入困境。

如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不仅是蓝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致力于技术创新的biotech必须应对的挑战。蓝鸟以一种悲壮的方式,再次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3961.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12:04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12:05

相关推荐

  • 开源与自研较量,云厂商的DeepSeek赌局

    春节期间,关于DeepSeek的消息不断刷屏,AI行业再次被推到浪尖。值得关注的是,百度云、阿里云等国内外各大云厂商,也都“巧合”的宣布提供基于DeepSeek模型的服务。 要知道,此前国内的云厂商几乎清一色是围绕自家大模型展开服务,主推的也是自家模型或投资的模型,很少让其他模型分走属于自己的那杯羹。 但如今,各大云厂商除了加班加点接入DeepSeek外,百…

    2025年2月7日
    1300
  • 从“从0到1”!人形机器人迎重大突破,市场增速50%+,这些潜力股要起飞?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赛道,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近期,多家机构发布的研报均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奇点,步入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是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类似,可以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融合创新的典范。 凭借灵活性、高…

    2025年1月31日
    1800
  • DeepSeek引爆AI手机,SoC市场再掀波澜

    今年开年以来,DeepSeek持续刷屏,市场上的各路资金争相涌入算力、芯片、智能体等板块。 国产开源AI大模型DeepSeek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科技产业,用户规模突破亿级。作为一款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先进推理模型,DeepSeek参数规模庞大,对硬件计算能力、内存容量和带宽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但就在近日,高通首席执行官(CEO)安蒙在财报电话会议…

    2025年2月21日
    1300
  • 史上第一部动画春节档冠军背后,一个人和一个行业的十年

    上映首日票房近5亿,力压《唐探1900》成为单日票房冠军,并有望在今日突破10亿票房,《哪吒之魔童闹海》(后文以《哪吒2》简称)还在进一步拉开自己与春节档其他电影间的距离。 截至目前,猫眼专业版对于《哪吒2》的票房预测,已接近50亿,为春节档影片最高预测,其豆瓣开分则达到8.5。当下,除江苏、重庆、广东、上海外,《哪吒2》占据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区域票房冠军的…

    2025年2月1日
    1900
  • 腾讯的搜索梦,被DeepSeek再次点燃

    情人节之后的第一个周日,“微信DeepSeek王炸组合”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部分用户发现,在微信搜索界面点击AI搜索,再选择深度思考-R1,即可免费使用DeepSeek-R1 模型搜索内容。目前该功能仍在测试中,仅部分用户可以看到。 这个消息,让腾讯成为最近备受追捧的“DeepSeek概念股”之一。2月17日,腾讯控股高开6.57%,报506港元,重上50…

    2025年2月19日
    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