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文丛”收入王仁湘《月西日东》、吕宗力《诸神在人间》、王子今《沧海大风》、陈文豪《庸儒斋随笔》、汤惠生《思想的形状》、李华瑞《平坡遵道续集》、朝戈金《雪地走橐驼》共7种随笔集。几位作者都是考古学、中国史、民俗学、文学等学术领域学有优长,做出过一些学术贡献的学人。大多声名响亮,是名震一方甚至享誉海内外的学术领袖。但是这组作品的基本品质和主要内容,并不是非常严肃的学术论说,其学思往往溢于专业框架之外,因而多有自然、生动、新鲜的气息。但是所有的文字,又都是作者在自己学业基础之上的精心创作,往往在轻松的风格后面,透现出雄厚的学理基底。通过从容的叙说,读者应当也可以体会到深沉的思想脉动。
“玄鸟文丛”定名,由自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人的建议。在上古神话传说中,“玄鸟”是沟通天与地,联系自然与人文的飞动的精灵。据说少皞部族联盟“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玄鸟氏,司分者也。”玄鸟执掌着最重要的春秋季节转换。(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史记》卷一三《三代世表》曰:“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焦氏易林》卷九《晋·剥》言:“天命玄鸟,下生大商。”其说由来于商人先祖“契”的生母简狄吞玄鸟卵怀孕的传说。《史记》卷三《殷本纪》说:“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司马贞《索隐》引谯周云:“(契)其母娀氏女,与宗妇三人浴于川,玄鸟遗卵,简狄吞之。”裴骃《集解》:“《礼纬》曰:‘祖以玄鸟生子也。’”而《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另一影响历史走向的族群有关先祖的神话中,也有“玄鸟生子”情节:“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神秘的生命接续神话,将社会文明与“玄鸟”的轻羽联系起来,借助神翼实现腾飞。王褒《九怀·蓄英》言:“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王逸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5页)汉人的“玄鸟”咏叹,似乎表达了特殊的文化感觉。“玄鸟”的飞翔与鸣叫,可能是丛书设计者的初衷。
近年“随笔”受到书界关注,“随笔”作为文体,其实有悠久的传统。放宽眼界来看,古来学者的许多“笔记”“札记”,与今人所称“随笔”多有共性。近代思想家鲁迅的许多杂文,大略也可以归入通常所谓“随笔”一类。不过鲁迅似不用“随笔”之称。他的一些文章题名“随感录”,关心“随笔”文体史的学者,也许应当有所注意。鲁迅有作于1918年的《随感录二十五》《随感录三十三》《随感录三十五至三十八》,作于1919年的《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三》《随感录四十六至四十九》《随感录五十三至五十四》,以及《随感录五十六至五十九》《随感录六十一至六十六》,都编在《热风》中,收入《鲁迅全集》第1卷。另有《随感录》《随感录二十五》,收入《鲁迅全集》第8卷。据注释,收入第1卷者“据手稿编入,当作于1918年4月至1919年4月间”,收入第8卷者“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30日《每周评论》第十五号‘随感录’栏。原无标题,每则文后均署庚言”。(《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卷,第106至107页)鲁迅的《随感录》,有的有标题,多数则只有标号。鲁迅题《随感录》的文章,其中多有现今人常称为“金句”者,许多言辞透露出历史的真知。比如:“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随感录六十一,不满》,《鲁迅全集》,第1卷,第376页)
对于我稍微熟悉一些的秦汉史,这样的议论不妨在这里引录:“古时候,秦始皇帝很阔气,刘邦和项羽都看见了;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羽要‘取’什么呢?便是取邦所说的‘如此’。‘如此’的程度,虽有不同,可是谁也想取;被取的是‘彼’,取的是‘丈夫’。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鲁迅说,“如此”以及“如此”之后,有三个层次的“算最高理想的表现”:1.“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威福,子女,玉帛”;2.面对“死”,于是“求神仙”;3.“造坟,来保存死尸,想用自己的尸体,永远占据着一块地面”。鲁迅三次用同样的语句强调:“我怕现在的人,也还被这理想支配着。”他还写道:“现在的外来思想,无论如何,总不免有些自由平等的气息,互助共存的气息,在我们这单有‘我’,单想‘取彼’,单要由我喝尽了一切空间时间的酒的思想界上,实没有插足的余地。”鲁迅所说的“现在”和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在”,已经相差104年。但是我们知道,他指出的“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以及其他层次的“理想”,依然“支配着”“很阔气”的“现在的人”。
在言及“秦始皇帝很阔气”之说的前面一段话,鲁迅论“圣武”,也可以给我们有意义的启示。他写道:“几位读者怕要生气,说:‘中国时常有将性命去殉他主义的人,中华民国以来,也因为主义上死了多少烈士,你何以一笔抹杀?吓!’这话也是真的。我们从旧的外来思想说罢,六朝的确有许多焚身的和尚,唐朝也有过砍下臂膊布施无赖的和尚;从新的说罢,自然也有过几个人的。然而与中国历史,仍不相干。因为历史结帐,不能像数学一般精密,写下许多小数,却只能学粗人算帐的四舍五入法门,记一笔整数。”他说:“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什么思想主义在内。这整数只是两种物质,——是刀与火……”“‘刀与火’也触目,我们也可以别想花样,奉献一个谥法,称作‘圣武’,便好看了。”(《随感录五十九,“圣武”》,《鲁迅全集》,第1卷,第371至373页)
鲁迅熟悉“中国历史”,尤其善于进行历史的透视,历史的总结,历史的理解和说明,也就是“历史结帐”。他的许多历史分析,是专门的史学工作者的榜样。
“玄鸟文丛”的作者们,应当都是赞同鲁迅的意见,也愿意探知和说明“中国历史的整数”的。“玄鸟文丛”中的文字,有些可以体现这样的努力。
(本文为“玄鸟文丛”总序,题目为编者所拟,“玄鸟文丛”,中州古籍出版社2024年10月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