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江:《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编者序

 

《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即将付梓,这是中国日本研究学界的一件大事。自改革开放早期以来,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内,国内各科研机构曾先后整理编纂过一些带有年鉴性质的文献资料,但相较日本研究的重要性及体量而言,仍缺乏一套系统、完整、规范的正式出版物。2023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统一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依托国内各兄弟单位,正式启动了日本研究学科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旨在系统梳理上年度日本研究学科进展情况、主要科研成果、国际学术交流、相关机构信息等,以促进日本研究学科建设和发展,助力中国特色日本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是这一年度性系列工程的第二本,在《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2》编纂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做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此,谨向给予这项工作以大力支持的各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致以由衷谢忱,并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年鉴类工作历史沿革、本年度年鉴编纂相关情况等做如下简要说明,以为序。

一、日本研究所年鉴工作沿革

《中国日本研究年鉴》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持编纂,秉承学术性、权威性、客观性、前沿性的宗旨,力求反映日本研究学科取得的年度主要成绩和科研进展。这项工作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日本研究所组织编写了《日本概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此后以《日本学刊》增刊形式,先后编纂了“中国的日本研究着作目录(1993-2016)”“2018年度中国的日本研究”“2019年度中国的日本研究”“2020年度中国的日本研究”。

与此平行展开的,是以十年为单位进行的研究成果整理评估工作,旨在通过学术史的梳理推进日本研究学科建设。2012年,李薇主编出版了《当代中国的日本研究(1981-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书54.5万字,系统梳理了自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成立以来30年间中国学者对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哲学、宗教、历史的研究。2021年,杨伯江主编出版了《当代中国的日本研究(1981-20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书33.8万字,在1981-2011版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梳理了过去40年中国学者有关日本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社会、文化、历史、思想、国家战略及中日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和学科发展历程,认真总结成绩与不足。

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要求,按照院统一部署,将年鉴性增刊进一步提质升级。2023年,在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部全学科日本研究年鉴——《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2》,在得到国内外同行肯定与好评的同时,也收获了研究界、出版界的指导和建议,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次推出的《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旨在全面梳理总结中国日本研究界2022年度的研究成果、学科发展和机构建设情况,设有学科综述、年度优秀论文、年度主要论文、着作目录、国内涉日研究机构及学术动态、期刊信息、大事记、日本研究主要数据8个栏目。

二、2022年度日本研究概况

2022年对于中国的日本研究界而言是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一年。一是欧洲地缘政治冲突在全球产生外溢效应,导致世界形势的不确定性上升,在东亚地区更是如此。二是新冠疫情蔓延给国际局势增添了新的变量,包括跨境交往模式在内,中外学界的正常学术交流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三是在自身战略演进历史惯性与国际政治横向催化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在政治、经济及外交安全领域深刻调整,发展前景更不透明。尽管如此,2022年度中国的日本研究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上仍取得了重要成绩。

日本政治研究主要围绕日本的政治体制、政局变化、日本共产党建党百年、政治思潮、国家治理模式、日本政治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主题展开,成果数量比2021年略有增加。在研究方法上,2022年度成果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时回应日本政局变动的同时深入挖掘政治学理论;采用跨学科、多学科方法,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展开多维、综合分析;尝试运用案例研究与比较分析的方法。这些尝试有力促进了学术视野的拓展和学科的深度融合。

日本经济研究主要围绕国际变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冲击、经济绿色与数字化转型对日本产业发展的影响、经济安保与产业链调整、RCEP生效与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展开,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较2021年有显着提升。在研究方法上,学界不仅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展开分析,还积极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日本经济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分析日本经济问题的研究成果有所增加。

日本外交研究总体上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延续以往研究选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俄乌冲突背景下岸田内阁外交政策、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应对路径、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等研究热点。在研究方法上,尝试将跨学科理论与日本外交研究相结合,产出了诸如运用博弈论、三角关系理论、案例研究方法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成果,理论性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化。

中日关系研究在数量与质量上较2021年均有所上升,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研究特点。2022年年份的特殊性以及俄乌冲突等国际突发事件,使得中日关系的研究呈现出以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契机,结合两国关系历史与当下国际变局探讨中日关系现状与未来的显着特点,题材广泛涉及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经济关系、民间外交、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台湾问题的处理,以及日本内外战略、政治变革、社会变迁、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等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日本社会研究围绕少子老龄化、社会福利与保障、女性与家庭、“格差社会”、环境与社会治理等热点问题展开,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中国学界所关注的问题与日本学界高度同步,并且在跨学科研究、多视角分析等方法论层面多有创新,形成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成果。如,基于系统数据和对比考察、对日本收入分配总体情况及相关制度演进所作的深入分析,以及基于日本社会史长时段、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

日本文化研究成果数量与2021年大体持平,研究选题主要聚焦于日本文化史研究理论、日本文化论、中日间文化认同、人生价值观、生活文化、乡村文化振兴、文化遗产、中日文明互鉴、文化软实力等问题。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在日本仍未平息,日本思想文化学界仍继续关注生死观及国家发展路径等选题;与之相对,我国日本文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除上述日本文化论等选题外,还关注基于现实借鉴视角的日本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等问题。

中国学界对日本国家战略转型及国际战略行为的研究较2021年进一步增加。其中,日本新国家安全战略下传统军事战略及“强军工程”、经济安保战略、技术战略、“印太地缘战略”、海洋战略布局成为主要选题方向。研究方法上,安全化逻辑及中美博弈成为分析日本战略行为的主要视角与解释范式。在关注当前战略热点与学术前沿的同时,不少研究开始更多涉及日本行为的中长期趋势、底层行为逻辑以及对国际及中日关系的深刻影响。

日本文学研究主要关注疫病与文学、战争文学、越境体验等选题,汉诗研究、现代性审视、译介研究成为热点。受“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2022年度文学研究不再囿于文本内在阐释,而是引入特定的历史语境解读作品。但这又非传统社会批评理论的简单复活,而是运用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文本中所包含的同一时期话语空间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日本历史研究总体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稳步前行。研究热点仍集中在日本近现代史领域,主要包括近代日本外交史研究、近代日本对华调查问题研究、日本占领区(沦陷区)研究等。对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出三个新特点、新趋向,即概念史的新尝试,积极关注和引介日本学界研究动态与方法,加强对日本历史相关多元史料的收集、利用和提高对日本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国家发展史的实证研究水平。

日本教育研究的论文总数较2021年度大幅减少,但总体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发表CSSCI期刊论文共62篇,约占论文总数的44.6%。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育、教育理论、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教育史、终身学习、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等几个方面,选题主要涉及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三大领域,有关社会教育·终身学习、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成果则大幅减少。

日本哲学和思想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对日本共产党以及《资本论》的研究,有关井上哲次郎的研究成为2022年日本儒学研究中的亮点。京都学派、丸山真男的研究依旧是日本哲学和日本政治思想研究的重点,其中《日本书纪》的研究可谓本学科2022年新的学术增长点。

三、“年度主要论文”“年度优秀论文”评选过程说明

2023年8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胡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2》主编杨伯江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开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对《中国日本研究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年鉴》编辑部充分吸收会上会下各类合理意见与建议,基于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对“年度主要论文”“年度优秀论文”评选规则作了进一步修订完善。

2022年“年度主要论文”“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过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候选论文目录生成环节。《年鉴》编委会通过与中国知网合作,从2022年度刊发于中国大陆社科人文学术期(集)刊并录入知网的中国学者所着学术论文中收集整理出1814篇日本研究论文。考虑到多方因素,涉及语言学、自然科学、工程学、考古学和艺术、体育等领域的论文没有收集在列。

二是论文初评环节。《年鉴》编委会联合中华日本学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日本史学会、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中华日本哲学会、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共同开展评选,经七大学会组织会员投票,从上述1814篇日本研究论文中,按综合分值、得票数各占50%的比例,最终产生前100名共186篇论文。综合分值系由文章引用率(占比60%)、文章下载率(占比20%)、期刊影响力(占比20%)三个指标加权算出。

三是编委会成员投票环节。《年鉴》编委会由日本研究所专家和所外专家共同组成,覆盖了日本研究各学科,本届为43人。为避免个别优秀论文在初评环节因投票人员学科分布不均等而未能入选,特规定《年鉴》编委会成员可在本人学科领域范围内推荐一篇论文(上述186篇论文之外,且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名录中权威及以上期刊刊发)进入候选论文名单。经《年鉴》编委会无记名投票,最终以票决产生了前100名共112篇论文。

四是《年鉴》编委会评选环节。2023年9月26日,《年鉴》编委会召开会议,基于前100名112篇论文评选结果,综合考虑学科、票数平衡,通过投票,从中选出前十名为“年度优秀论文”。其中,政治?外交领域(49篇)选出3篇,经济领域(25篇)选出2篇,社会?文化?思想领域(14篇)选出2篇,历史领域(21篇)选出2篇,文学领域(3篇)选出1篇。

五是日本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审议环节。2023年10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2023年9月26日《年鉴》编委会的投票结果。

《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广泛吸收各方有益建议,在栏目设置、内容收录、论文评选等方面都努力作了改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2022年度日本研究全貌,但因时间、人手、学识及经验所限,遗漏或不妥之处仍恐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业内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年鉴》编纂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摘自《中国日本研究年鉴2023》)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3832.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2:1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12:12

相关推荐

  • 美国又出两机相撞事故 事发瞬间曝光 直升机超限高飞行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于2月4日表示,根据空中交通管制显示屏的数据,在华盛顿撞机事故中,“黑鹰”直升机与客机相撞时位于300英尺(约91米)高处。 1月29日晚,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附近,一架载有64人的客机与载有3名美军士兵的“黑鹰”直升机相撞后坠入河中。1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出,撞机事故中的“黑鹰”直升机飞行高度过高,远超200英尺(约…

    2025年2月6日
    1200
  • 工商银行获中国平安增持9082.8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17.03%

    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2025年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场内以每股均价5.3289港元增持了工商银行9082.8万股,涉资约4.84亿港元。此次增持后,中国平安保险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数目增至14,782,504,064股,持股比例从16.92%上升至17.03%。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2025年2月4日
    1500
  • 文化中国行非遗春节送祝福 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

    文化中国行非遗春节送祝福。1月21日,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举行了“中国年·重庆味‘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发布会。春节期间,重庆市将围绕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体验展示、文化娱乐活动、旅游惠民消费、文博展览展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策划推出数千场次主题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尽情享受文旅带来的乐趣。 发布…

    2025年1月23日
    1900
  • 三星Exynos处理器将重回自家手机!Galaxy Z Flip7将首发搭载

    1月25日消息,三星计划在其即将发布的Galaxy Z Flip 7折叠屏手机中搭载Exynos 2500芯片。 这一决定可能是为了降低成本,使其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该机型。 据悉,三星Exynos 2500采用10核CPU设计,包括1个3.3GHz的Cortex-X925核心、2个2.75GHz的Cortex-A725核心、5个2.36GHz的Cor…

    2025年1月25日
    1600
  • 谢霆锋妹妹当妈6年官宣恋情,首晒外国男友带娃照片,谢家已认可 感情终获圆满

    谢婷婷在成为母亲六年后,终于公开了她的恋情,首次晒出与外国男友及孩子的照片。这位男友已经得到了谢家的认可。 提到谢婷婷,许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她是谢贤的女儿、谢霆锋的妹妹。她在事业发展和感情生活上都追随了父亲和哥哥的脚步,同样丰富多彩。 19岁时,谢婷婷前往加拿大留学,开启了她的恋爱之旅。她的初恋是白恩荣,两人曾因与记者在酒吧发生冲突而闹上法庭。尽管最后白恩…

    2025年2月16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