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一向稳固的股权结构,似乎将出现松动。
2月12日晚,据辽宁成大(600739.SH)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拟在未来12个月内处置不超过广发证券3%的A股股份。
按广发证券当日市值算,涉及金额为约36.54亿元。
辽宁成大现为广发证券第二大股东,一旦卖出股份,总持股可能降至14.94%,与第一大股东吉林敖东拉开差距。
广发证券自上市以来,前三大股东就没换过人,但前两大股东曾不时出现股权争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两者间所持广发证券A股股份仅相差0.04%。
如今,辽宁成大竟然一下子要处置3%的股份,已经守住第一大股东位置多时的吉林敖东,会顺势出手接下吗?
还有市场人士猜测,辽宁成大背后的大股东,可能也不想错过。因为早在5年前,这个大股东似乎就曾推动辽宁成大出手增持。
这样看,市值千亿龙头券商,可能免不了又要经历一场股权争夺战。
两大股东角逐不断
“广发三宝”,是市场对广发证券股东的戏称,也让这家龙头券商引以为傲。
广发证券就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强调,稳定的股权结构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二十多年来,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和中山公用三家公司,牢牢占据广发证券前三大股东之位。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这三家公司所持广发证券A股和H股股份分别为20.05%、17.94%、10.55%。
从股份比例可知,广发证券股份结构分散,长期处于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这样的公司在上市公司中并不少见,优势不言而喻,但也有一个显著风险,那就是容易引起股权争夺,甚至陷入恶意收购。
广发证券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次危机。2004年9月初,中信证券宣布拟收购广发证券30%股份,引发轰动。当时,正是吉林敖东与辽宁成大挺身而出,与临时成立的员工持股平台一道,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击退了收购者。
但携手对外的和谐表象之下,这两大股东间的股权争夺,不曾停歇。
2010年,广发证券借壳S延边上市,直至2020年,辽宁成大与吉林敖东的股东位置偶尔出现变动,但并未在短时间出现你追我赶的紧张局面。
但情况在2020年下半年出现变化。当年11月,辽宁成大通过增持,所持广发证券A股股份增至17.58%。吉林敖东不甘落后,一个多月后,其股份就超过辽宁成大,但双方差距很小。
而在这场股权争夺战发生的2020年初,辽宁成大迎来第一大股东韶关市高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韶关高腾”),背后站着的是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俗称的“粤民投”。也因此,外界将辽宁成大的增持,看成是粤民投意欲加强对广发证券的掌控。
粤民投虽是民营投资平台,但在广东省政府推动下成立,创立股东包括贤丰控股、佳都集团、美的集团、立白等多家省内知名企业。这个出身,自然被外界打上省属平台标签,认为其背负了一定的责任,比如更多掌控广发证券。
只不过,吉林敖东似乎不想失去第一大股东的位置,2023年年底,吉林敖东还一度增持广发证券A股股份至19.54%。但近一年间,两者所持A股股份相差甚小,维持微妙的平衡。
如今,可能有3%的股份被抛出,广发证券本就分散的股权结构自然引发市场关注。有股民甚至担心,股权变动可能影响公司治理、战略方向等。
根据流程,辽宁成大将于2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提请的处置股份议案进行审议。
这价值30多亿的股份将由谁来接盘,也令市场好奇。辽宁成大称,本次公告仅为授权管理层开展资产处置的决策程序性文件,具体实施计划尚存在不确定性。
无法割舍的股权?
尘埃落定前,市场已众说纷纭。
但从猜测看,股权的有力争夺者,仍落在现有股东身上。毕竟,对几大股东来说,广发证券不啻为一块“肥肉”。
据媒体梳理,三大股东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山公用对广发证券的初始投资成本仅为5.18亿、4.62亿和3亿。
但这么多年来,广发证券的回报可不一般。
2010年上市至今,广发证券每年都会拿出现金分红,截至2023年,累计分红已经超过290亿元。而作为股东自然能拿到不少。
据“市值风云”此前报道,即使按2015年发行H股后最低的持股比例保守估计,自广发证券借壳上市后的13年,前三大股东分别能拿到45亿、45亿、25亿现金分红。
此外,几大股东还享有广发证券的投资收益。
以2022年为例,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山公用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1亿,12.24亿和10.72亿,其中来自投资收益的金额分别为16.37亿、15.70亿和8.86亿,而这些收益基本来自广发证券。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广发证券成为三大股东重要利润来源,辽宁成大甚至还靠着广发证券,弥补了业绩亏空。
而这一次处置股份,据媒体报道,粤民投相关负责人就提到,此举是为了让辽宁成大聚焦实业等,另外也可以进行资金回笼。截至去年三季度,辽宁成大流动负债为78.57亿,但账面现金为77.1亿,确实需要补充流动资金了。
而在处置广发证券股份当口,辽宁成大自身有更大变动,这似乎又暗藏对广发证券股权的争夺。
2月10日,辽宁成大及其控股公司成大生物提示实际控制人或将变动。次日,辽宁成大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将由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变更为韶关高腾。
这也意味着,粤民投将间接掌控辽宁成大,而除了后者拥有的成大生物的疫苗资源外,作为金融资源的广发证券也正式纳入麾下。
由此引发的猜想的是,4年多前,辽宁成大一度增持广发证券,粤民投当时也许想过拿下控制权,但遭到吉林敖东抵抗。如今,粤民投是否会重拾昔日“野心”?
就有分析人士称,辽宁成大处置的股份,可能会由粤民投或者其关联方接盘。
而对于曾屡次增持的吉林敖东来说,广发证券的股份,仍有不小的吸引力。
作为制药企业的吉林敖东,近年来还忙着“炒股”。糟糕的是,在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的情况下,过去5年,其证券投资收益亏损超8亿,其中,重仓辽宁成大亏损不少。这也拖累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下滑。所幸,还有广发证券的分红和收益支撑。
反正都是“炒股”,增持广发证券,至少比持有辽宁成大划算。不过,也要看吉林敖东能否一下子拿得出这么多钱了。
千亿券商,有点涨不动
在二股东拟处置股份消息发布后,广发证券股价震荡下滑,一些股民抱怨连连。更令他们不满的是,这只千亿股已经走了两年多下坡路。
自2021年底攀上近2000亿市值的高位后,广发证券股价就开始震荡下滑,去年下半年才出现回升趋势,目前最新市值为约1178亿。
再拉长看,广发证券市值的两个高点,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21年,这两个年份的业绩,恰恰也位于峰值。
财报显示,2015年,广发证券营收达到334.5亿,归属净利润为约132亿,此后营收和净利润逐年下滑。直至2021年,营收再次冲上342.5亿的高位,归属净利润也达到108.5亿。
随后的2022年和2023年,广发证券业绩又继续下滑。不过,2024年前三季度,其业绩有所上扬,营收为191.4亿,同比上升6.24%;归属净利润为67.64亿,同比增长16.43%。
从业绩数据可以看出,广发证券的股价,很大程度上随着业绩起伏而涨涨跌跌。一些股民担心,这家千亿券商短期内重回市值巅峰,可能阻碍不少。
除了A股融资节奏放缓等行业问题外,广发证券的内部治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2018年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令作为IPO主承销商的广发证券受到处罚。2020年7月,其被责令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
此次被罚后,曾经的保荐项目大户就此沉寂,近几年的IPO项目量都是个位数。
而2023年,广发证券又因为在美尚生态保荐业务中违法违规,被证监会处罚1021.7万元。2024年,北方长龙上市当年就亏损,广发证券又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屡次因合规问题被罚背后,广发证券的内部治理结构一度令人关注。
在2020年6月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后,直至2024年5月,广发证券才完成新的换届选举,这也意味着,之前的管理层“超期服役”近一年。
当时有分析称,在金融行业,“超期服役”并非普遍现象,这表明公司治理结构未能及时更新。对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中一个可能与股权转让或股东间矛盾有关,另外也可能是董事会和管理层主观上造成超期任职等。
所幸,如今广发证券的管理层已经稳定运行。
不过,作为老牌的头部券商,广发证券仍有非常不错的发展前景,毕竟全牌照也不是谁都有,旗下还有两只管理规模超万亿的基金。对股东们来说,广发证券的股权还是值得争一争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