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2月20日下午消息,昨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在京召开“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会议认为,人工智能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开创了科研的新范式。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表示,“AI不是一次工具的革命,而是一次科学革命的工具。”
他谈到,AI For Science的未来应该是“开放科学”,最终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顶尖科研成果的,是每个人的创造力,而不仅仅是拥有别人无法获得的科研资源,如果能够充分利用“AI For Science”这样的技术,推动人类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大数据和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表示,在科学研究领域,阿里云发挥“云+通义千问大模型”优势,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其中,与中山大学合作推进“如何用人工智能挖掘RNA病毒”项目,通过先构建数据集,再打造独特领域大模型LucaProt等举措,发现超51万条病毒基因组等成果,该成果也登上了Cell期刊,同时病毒识别在线服务应用在阿里云上线,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了广泛的用户基础,包括科研人员、医疗机构等。
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透露,其旗下“通义千问”开源模型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经超过9万个。在科学界,“通义千问”已经衍生出了天文、月球等专业大模型,有效赋能科学研究。(闫妍)
责任编辑:尉旖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