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华宣布以31亿美元交易总价收购Anthos Therapeutics,背后大股东黑石实现退出。据悉,该交易预计将于 2025 年上半年完成。
不同于传统并购案例,Anthos Therapeutics在2019年由交易的两位主角——诺华、黑石共同创立。如今6年过去,双方合作将心血管重磅药物推向全球,而股东之一黑石成功退出,通过早期2.5亿美元的投入撬动数倍回报,功成身退。
一个出钱、一个出力,药企和投资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也共同迎接收益——眼下,这一被称作NewCo的模式,悄然在医药创投圈流行,为投资人和Biotech指出一条特殊的生存之路。
黑石完成一笔罕见退出
先从一场合作说起。
2019年2月,MNC诺华牵手Blackstone Life Sciences,宣布将共同成立一家新生物制药公司Anthos Therapeutics,以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药物——其中,Blackstone Life Sciences是黑石旗下生命科学投资平台,专注于投资新药和医疗技术,目前管理着 120 亿美元的资产。
彼时双方约定,公司成立后,黑石作为资本方将提供2.5亿美金的A轮启动资金,并主导产品的开发;而诺华则将旗下FXI抗体MAA868(abelacimab)的全球权益装入Anthos,并保留少数股权——这一模式被称作“NewCo”,即“Newly Created Company”,一般由资本、团队、管线三部分组成:围绕特定创新药管线成立新公司,通过资本注入加速研发,最终以并购或上市实现退出。
据悉,这款被称作abelacimab的单抗药物,是一种新型凝血因子 XI 抑制剂,旨在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和全身性栓塞,以及防止癌症患者血栓复发,是Anthos Therapeutics管线中的唯一一款产品。
此后六年,Anthos Therapeutics进行了紧锣密鼓的研发,直到今年1月公布的临床试验中,abelacimab亮眼的表现引发围观:与全球畅销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相比,其大出血风险降低67%,胃肠道出血风险减少89%。此外,abelacimab还曾获得FDA两项“快速通道”资格,并进入多项三期临床试验,市场潜力巨大。
回想当年,诺华为了将资源集中于快速发展的另一款心血管药物,选择剥离优先级较低的abelacimab。如今随着其专利到期压力临近,诺华选择高价将abelacimab收回以补充后期资产,当属情理之中。
另一边,通过这次NewCo退出,黑石也如愿赚了一笔:根据公告,Anthos Therapeutics股东将获得 9.25 亿美元的预付款。此外,如果实现某些监管和商业里程碑,Anthos Therapeutics股东还有权获得超20亿美元的长期兑付。对比当年仅2.5亿美元的初始投入,这样的回报实属丰厚。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Blackstone Life Sciences对旗下控股公司的最大一笔退出。Anthos Therapeutics主席兼Blackstone Life Sciences全球负责人表示,该交易是对资产管理公司所有权战略的“肯定”——“我们在寻求寻找创新产品并围绕它们建立公司,以满足未满足的患者需求。”
而NewCo的模式也被黑石延续了下来:2021年,Blackstone Life Sciences再度联合两家生物医药公司,成立CAR-T新势力公司AvenCell Therapeutics,针对难治性血液肿瘤疾病进行技术研发。如若公司未来数据积极,或许也将成为黑石退出案例中难忘的一笔。
Biotech艰难,NewCo火了
回望2024年,Biotech的生存之困有目共睹。
IPO市场持续低迷,压力传导至一级市场。寒冬中的投资人出手愈发谨慎,“缺钱”成为行业主旋律。去年一位从业者表示,由于现金流断裂的情况愈演愈烈,行业不少公司已暂停研发或解散,名存实亡。
另一边,并购承载了Biotech更多退出期待,却并不如想象般简单:据统计,2024 年A股整体并购数量较上一年增长2%,但医药生物行业的并购数量却呈下降趋势,全球生命科学并购交易数量更是相比下降了8%。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诺华收购信瑞诺等明星案例背后,初创Biotech依然困在估值低、定价难、成交难等困境中。
退出困难,融资受阻,Biotech急需一味良药——已在国际市场上成熟运作的NewCo模式映入眼帘。此前招银国际资本总经理周可祥就曾解释称,NewCo其实是在医保支付、投资退出的双重困境下选择的一种变现方式,因为它同时兼顾了BD和融资。
去年以来,恒瑞医药授权管线给贝恩资本获最高60亿美元收益,点燃国内NewCo热潮。从康诺亚、嘉和生物等上市公司,到岸迈生物、维立志博等临床阶段Biotech,纷纷拿出管线与海外基金合作,拿到一笔笔资金。君实生物更是联手幂方健康基金,成立国产NewCo安领科生物,实现这一模式的本土化创新。
既能打开融资路径,又能在大药企背书下推进商业化,还能在退出上获得先机,不少手握创新药资产的Biotech跃跃欲试。2025开年,创新药就开启“一天一个NewCo”的盛况,映恩生物、康诺亚、和铂医药等纷纷完成交易,打开局面。
水面之下,投资人们也纷纷开始盘算,被投企业有哪些可以通过NewCo出售的项目,尤其是那些IPO受阻、融资困难的高估值Biotech们,它们曾经在宽松时期大规模铺张管线、囤积人才、建厂研发,手握丰富管线而不愿贱卖项目或资产,急需新的资金血液和退出路径。
不过,这条道路仍然遍布荆棘。一方面,NewCo的一大本质仍是融资,能促成交易者终究是少数,交易难度不比BD或并购要小,需要平衡创新各投资方获益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管线较少的Biotech而言,每各资产都牵扯着估值和投资人的利益,难以抉择。
这是一条崭新的探索之路。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