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之争,下一站是“巨头游戏”

浓清酱“三香鼎立”,时代对酱酒有了新的要求。

一场“酱酒热”的时代洗礼,酱酒在白酒行业的市占率从20%成长到了30%,一些酱酒品牌也从原来的二线清贵正式跻身头牌贵族。在这过程中,红利浪潮席卷而来的机会和风险,也冲刷着酱酒产业的筋骨——茅台后排的次席之争、稀缺属性内的产能竞逐、泡沫之下的掘金冲锋……

从纷乱到有序,从群起而攻到巨头割据,从“遍地黄金”到“大浪淘沙”,新时代下的酱酒,已有了新面目。

01 热浪退潮,群魔入凡

日前,权图酱酒工作室发布的《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约970亿元,同比增长3.19%。

产能同比下降13.33%,这是自“酱酒热”以来该项指标的首次下滑。同时也让市场真切感受到何为酱酒退潮。

深究“酱酒热”,其实已经很难找到界限明晰的起源。或许是从2009年茅台净利润首次登顶白酒行业成为“最赚钱”酒企开始,又或者是从2013年茅台营收超越五粮液正式确立行业龙头地位开始,也有可能是从2018年郎酒、习酒、国台等品牌以“酱酒第二股”之争而快速崛起开始。但最后都是在2020年以茅台为首的酱酒品牌在疫情中展现出的超强抗风险能力时,“酱酒热”正式进入爆发期。

回顾这段过往不难发现,“酱酒热”可以说是“茅台热”的延伸,是茅台品牌势能外溢而产生的补位竞争。所以我们看到,在那两年,“酱酒第二股”也好,“异地茅台”抑或“茅二代”,酱酒品牌大多以“茅台”为锚点而上位。

在经历了“头部品牌势能外溢+资本杠杆扩张+市场消费认知扩大”三重驱动之后,“茅台热”以一己之力造就了整个酱酒行业的热潮。

本质上,“酱酒热”是市场需求端对产业供给端的诉求提报,因此,在“酱酒热”爆发之后,酱酒产能进入扩容期,2020-2023年中,酱酒行业的产能从60万千升增长至75万千升。其间,酱酒产能在2022年的同比增速一度达到16.70%。尽管2023年酱酒产能增速放缓至7.10%,但依然处于增长状态。

这一点与白酒行业的整体走势是截然相反的。2020-2023年,白酒产能从741万千升跌至629万千升,各年同比跌幅分别为2.46%、0.59% 、5.6%、5.1% 。相比之下,酱酒逆势而行的姿态足以证明它的成长性。

不过,2024年迎来的阶段性首跌却并没有太过出乎意料。事实上,“酱酒热”降温之路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以2021年茅台酒批价回调为信号,后续的周期调整、资本撤退、市场整改、酒商崩盘以及市场价格滑坡,都在预示着酱酒行业猛然筑起的高楼正在面临塌房的可能。

2024年验证了这一预兆。这一年,大部分酱酒明星大单品的市场真实成交价处于下降通道中,整体回落10-20%左右。其中,飞天茅台的价格从3000元左右的“繁荣线”跌至2200元左右的“警戒线”。

在此基础上,酱酒产品各主销价格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中高端酱酒从300元-500元跌落至200-300元,次高端酱酒从600元-800元跌至300-500元,高端酱酒从1000元跌至500-800元,超高端酱酒则由2000元以上跌至1500元左右。权图酱酒工作室预测,如明后年的消费市场持续恶化,上述价格带还会持续承压调整。

从价格的回调不难看出,酱酒市场已经从繁荣时期的“群魔乱舞”演变为“凡人游戏”。以贵著称的酱酒,在价格回落之际,贴地与其他香型进行贴身肉搏战。

02 出清加速,巨头之争

一场“酱酒热”,送了不少酒企站上青云台。

2019年,酱酒行业的格局是“茅台+其他酱酒”;2024年,一个“一超多强”酱酒版图基本定型——超级航母贵州茅台营收超过1700亿元,距离2000亿元规模仅一步之遥;习酒、郎酒两家超200亿规模的酒企稳站第二梯队;贵州珍酒跨过50亿门槛向百亿进发,是第三梯队的守门员;然后是国台、茅台保健酒、金沙窖酒3家20亿+规模的酒企守住“酱酒名流”的门槛。

在这之后,则是钓鱼台、湖南武陵、广西丹泉、仁怀酱香酒、四川仙潭、贵州酣客君丰、肆拾玖坊、衡昌烧坊、山东云门酒业等多家5亿+规模的小型酱酒企业在队列尾部生死竞逐。

从“酱酒热”爆发,到红利退潮,格局稳固的同时意味着“低头捡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短暂的5年间,我们看到那些曾经高喊百亿目标、宣言“酱酒第二”、眼盯一流酱酒品牌的酒企们,有的如习酒、郎酒、珍酒一般站了出来,有的也如上海贵酒、金沙酒业一般潜入水底。

在它们背后,是更多跌落的无名之辈。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仁怀市白酒企业已经从1925家减少到868家。同时,仁怀市酒的制造企业新增仅为64家,但同期注销/吊销的企业数量却新增了243家。这一境况与2020年前后一年新增酒企超过4000家的盛况已天差地别。

酱酒团队的减员,也是酱酒产能大幅跌落的根本所在。根据从权图酱酒工作室调研数据显示,2024-2025年生产季,仁怀等主产区地方主流酱酒企业和中小酱酒企业减产停产超过15万吨。近2024年仁怀产区减产量就在40%—50%左右。相比之下,2024年头部酱酒企业加上业外部分产业资本整体增产5万吨,这才将酱酒产能的减产量缩减至10万吨。

行至此处,头部向前、后排出清的局势基本现形。权图酱酒工作室认为,未来我国酱酒有效产能将保持在60万-70万吨之间,供给市场的酱酒产能将维持在50万千升左右。其中,80%的产能将由酱酒企业的TOP10占有,中小酱酒企业产能大部分将永久出清。

就2024年来看,当前酱酒产能TOP 10的酒企分别为茅台(11万吨,茅台酒+系列酒)、郎酒(7.2万吨)、习酒(6万吨)、珍酒(4.5万吨)、茅台保健酒(2.5万吨)、金沙窖酒(2.1万吨)、国台(2万吨)、仙潭(1.8万吨)、广西丹泉(1万吨)、劲酒(1万吨),共计38.85万吨,占酱酒行业比例已超过60%。

可以想见,随着后排出清持续,头部稳产扩张,回归“凡人游戏”的酱酒角逐最终走向“巨头游戏”。

03 精品上台,贴牌退场

行业趋于成熟之后而呈现出的分化发展以及头部效应,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在过去几年的存量竞争中,我们早就看到了白酒T9们在整个行业中不断加强话语权。将这一发展模板套用到酱酒产业同样适用。

当然,头部挤压的压力下,并不是说后排玩家就完全没有生存空间。在“大而全”的光环之下,“小而美”依然能够展现出差异化竞争的生命力。如李渡酒业通过“酒+文旅”模式推出高价光瓶酒,开启了一条另类的光瓶酒赛道;又比如玉泉酒业等区域酒企通过“产城融合”,以酒庄为载体,聚焦本土文化,形成不可替代性。

尽管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小酒企而言并不算友好,但在差异化和区域资源整合上下功夫,通过“酒庄模式”“文旅融合”等创新路径实现的“小而美”依然能在市场走通。

而在酱酒领域,做精做细同样会成为中小酒企转型的重要路径。目前已经有不少酱酒企业进行尝试,如金酱酒庄在《中国酒庄分级管理》团体标准正式实施后,成为首家获得中国特级白酒酒庄荣誉的酒庄;又如云门、古贝春、秦池等山东酱酒依托“鲁派酱酒”地理标志,联合行业协会制定团体标准,强化产区认同。

不过,权图酱酒工作室也强调,这一类型企业中只有极小部分企业可以转型为精品酒庄和圈层品牌。并且,产能小并不代表就是精品酒庄。精品酒庄仍然需要精品酿造、年份储存、圈层品牌、深度体验等完整闭环,这要求想要打造精品酒庄的中小酱酒企业主动、痛苦地转型,实现经营创新。

在精品酒庄转型尚且还有一线生机,而对于隔壁的贴牌酒来说,就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转身退场。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受行业调整直接影响,“酱酒热”新增产能无法消化,一大批以“贴牌”“定制”为主营业务的小酒厂因为缺乏以消费者认知为基础的心理价位预期,缺乏以指名购买率培养的市场投入,缺少培育核心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简单粗暴的“贴牌酒招商营销”透支了茅台镇中小酒厂的市场信誉,导致大量缺乏品牌认知和前置性消费者品牌认知培育的酱酒中小企业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2647.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19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5年2月19日 上午10:43

相关推荐

  • 一抹中国红|天 · 地 · 人的传奇

    红色,中国人的精神图腾。 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文明的每一个角落,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中国国家地理与西凤酒携手,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旅程——“寻找一抹中国红”。 这是一次对中国自然和文化曼妙的探索,是对中国人心中那抹不灭的红色的追寻。四部纪录片《天地间》《人世间》《心念间》和《岁月间》,寻找大地上最中国的红,讲述温暖的人间故事。 …

    2025年2月21日
    800
  • 固态电池企业太蓝携手南都电源,驱动储能固态电池快速发展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明星”代表,固态电池行业的每一个动态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近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300068)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为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及民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打开了新的篇章。 根据协议,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将依托各自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通过重点项目合作,共同推进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业内…

    2025年1月26日
    1900
  • 周鸿祎会不会救哪吒?

    李辉没能过个好年。 李辉之前在哪吒汽车直营店做销售,年前离职,这次离职闹得并不愉快,李辉说,“之前哪吒基本上不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但是这几个月的销量惨不忍睹,工资也经常发错”,至今,哪吒汽车还拖欠了他5000元左右的卖车佣金。 与李辉一样从哪吒离开的还有吴冰。2024年12月,刚入职哪吒总部没多久,吴冰就被“优化”掉了,被“优化”后的吴冰理应拿到相应的赔偿,…

    2025年2月8日
    1400
  • 启明创投宣布人事变动

    2月17日,启明创投对外宣布,长期担任主管合伙人的梁颕宇已正式离职。 启明创投和梁颕宇于2024年11月启动了一项“管理团队传承规划”,以确保顺利交接。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梁颕宇离任后,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和合伙人陈侃将共同领导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成立19年,启明创投历来被视为创投基金本土化的典型样本。他们亲历了中国创投行业的起起伏伏,如今悄…

    2025年2月17日
    1200
  • 哪吒带飞的东北富豪,有了新烦恼

    票房破100亿元后,《哪吒2》(《哪吒之魔童闹海》)冲向海外。 截至2月17日,在北美影迷的助力下,该片总票房突破120亿元,超越《狮子王》,成为动画片全球票房第二,并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随着影片热度持续升高,国产动画扬眉吐气,其背后的主要出品方和投资方光线传媒成为最大赢家。在2月17日股价巨震前,公司市值站上千亿。 光线传媒董事长、实控人王长田通过光线…

    2025年2月18日
    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