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之外别无选择

如果问这几年黄金的最大买家是谁,那么这个答案绝对是各国央行。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大幅增加的大环境下,全球央行纷纷将目光投向黄金,坚持逢低买入。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各央行的净黄金购买总额达到1037吨,2024 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更是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

中国央行在其中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曾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还有传言称,全球实物黄金从伦敦交易所流出后几乎完全向东流动,大部分商业实物黄金最终通过瑞士进入中国。

在当前政治、经济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各国央行的收购行为相当于进一步认可了黄金超越主权的资产价值,成为推动近年来金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黄金的市场需求被剧烈放大,央行、机构和民间都在抢购。但供给相对稳定,自然推动了其价格的上升,同时也形成了作假、交割等一系列风险问题。

但除了黄金,人们还能选择什么呢?

01 民间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全球黄金年度需求总量(包含场外交易)达4974吨。创纪录的高金价和需求量的推动下,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820亿美元。

对于投资者来说,央行持续购金的趋势,为黄金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也影响了居民部门的行为。

央行购金较多的国家,其居民往往也会增加购金,如印度、土耳其、泰国、美国、中国、俄罗斯、埃及、伊朗等国居民购金增量都很大。

以中国为例,2024年中国居民的黄金购买量虽因高金价有所下降,但仍以815.5吨的总量稳居全球第一。此外,2024年中国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到321.9吨,同比增长24.54%,显示出居民投资黄金意愿的强劲。

对居民来说,比起不断上涨的金价,恐怕更令人烦恼的是如何方便快捷又安全可靠的买卖黄金。

你以为的真金白银,可能只是镀金的,像最近特别流行的0.01克黄金手机贴就被专家提醒,这种超轻克重的黄金很难检测纯度。

黄金回收市场也充满了套路,通常做法是先高价报价,等把黄金烧成金水了,再借口纯度不够随便降价个10%-20%。

银行作为公信力较高的买卖黄金的渠道,提供黄金积存业务。指投资者通过主动或定期投资的方式购买积存金,可以赎回或者提取实物,是一种对普通人来说低门槛、灵活度和友好度都相对较高的黄金投资方式。

只是因为金价上涨,银行也在不断调高黄金账户的门槛。比如招行已经多次调整黄金账户认购起点金额,从2024年3月27日前的500元/克一直调整到2025年2月24日后的700元/克。

这种“难买”和风险背后的稀缺性,也是黄金的价值体现之一。毕竟民间消费者、投资者作为黄金价值链条的末端,很难真正参与到这场游戏的核心获利环节中去。就像上一轮黄金行情中的“抢金大妈”,在金价的山顶上套牢了超过10年之久。

02 机构

无论是黄金的稀缺性,还是央行的购金行为,其实都没有在最近发生过显著变化。所以光从这些角度分析,很难解释本轮黄金暴涨的原因。

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是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因为担心美国对黄金等贵金属进口加征关税,一场黄金实物交割、运输风潮正在发生,这在近代金融史上都很罕见。

伦敦金银库存量在上个月下降151吨,环比减少1.74%,这种降幅可谓惊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约金库存量年初至今增长近400吨,较2024年10月的库存低点增长超1倍。

这一数据的此消彼长,直观地反映了黄金在两个市场间的流动方向和规模。

考虑到两地的金价差异,这波“伦金美运”背后明显存在套利空间。最活跃的美国黄金期货交易相对于伦敦现货价格的溢价,就从历史均值的5美元左右,一路上升至1月底的70美元左右——投资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那些持有大量期货头寸,同时负责帮助清算黄金交易的银行在这波“伦金美运”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摩根大通、布林克和汇丰,三者的黄金总库存规模目前已超过了3000万盎司,贡献了Comex黄金库存近期增长的大头。

不过可别以为这些银行又要躺赢了,事实上,摩根大通和汇丰这几个跨大西洋市场黄金交易中的最大参与者,可能也是现在最为紧张的参与者。

丰厚套利收益的前提是手中有足够的实物黄金用于交割,但纽约黄金库存的大幅攀升,恰恰说明了在美国市场上,能够用于期货交割的黄金恐怕还是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毕竟在以往,黄金期货合约很少会真的走到实物交割这一步,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交易账户间的数字游戏。

如今的全球政经不确定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获得实物黄金交割,类似银行挤兑的风险就产生了。无论是黄金交易所,还是从执行对冲策略突然变成全市场对手盘的摩根大通等机构,此刻都要面临较大的黄金“兑付”压力。

在这之中,压力最大的还是正在经历黄金净流出的伦敦金市场。

据称,目前伦敦黄金市场参与者要从英国央行提取黄金,需要排队等上4至8周,而在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几天或1周。如果伦敦金真的出现了极端情况,造成兑付危机,陷入恐慌情绪的市场会做的事情,恐怕就不止于继续推高金价了。

03 信任

虽然短期金价上涨是在受套利等投资者行为的驱动,但世界货币体系中发生的的“共识变化”,可能是这波金价飙升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自古以来,黄金就是世界通用的硬通货。即便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如日中天的时候,黄金依然是可以独力抗衡世界上所有种类纸币贬值压力的存在。

而且“美元强,黄金弱,美元弱,黄金强”这条经济规律,并不必然正确。黄金价格的走势和美元的实际利率高度负相关,其实也只是在2007-2021年间发生的事而已。

这个时期,正好也是美元权威性最大、美元完全代表了全球国际货币的一个时期。所以很多人正是基于这段时期的一些规律,以美债收益率或美元实际利率构建了传统黄金定价框架。

问题在于,如今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大型机构们,还能毫无疑虑地接受美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各国央行连续购入黄金、中日等国家大量抛售美债、人民币国际化快速起步,就连美国自己,也是加密货币最大的推动力量。

各国政府和居民对黄金的信任并没有被削弱,反而随着各国对货币布局的调整而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美元与黄金之间关系也必然变化。

总结起来,黄金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天然的货币,如今其价值和意义正在被放大。而这种放大,是伴随着美元信用的下降而产生的: 美元背后锚定的,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全球治理与社会秩序——人们相信这个秩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自然会选择这个秩序所匹配的货币,但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人民币暂时无法取代美元的地位,根本上不是在否定人民币的价值,而是在否定人民币背后的那个工业、贸易体系的前景和稳定性。因为在全球媒体和社交网络年复一年的渲染之下,全球(包括很多中国人和中国投资机构本身)始终无法对中国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

全球绝大多数人也没有选择持有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其根本上不是否定这些货币的交易价值,而是否定了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身处的那个激进互联网化的经济、商业体系——线上始终无法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安身立命之所,这些打引号的货币与人们的现实经济生活几乎是完全脱节的。

一边是美元信用的下降,一边是人民币、比特币等替代品因为种种原因还不成气候。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货币领域的一场“大复古”应运而生,在所难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2261.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上午9:17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上午10:05

相关推荐

  • 扫地机器人,卷向大家电

    从2003年为iRobot提供组装和零部件代工,到2025年霸榜全球市场,中国扫地机器人企业历时22年,完成了从追随者到主导者的逆袭。 “现在地面清洁几乎全靠扫地机器人,白天家里没人,它也能按照预设计划一遍遍清扫,我们只要偶尔留意下卫生死角就行,相当于请了个全职阿姨,”上班族小敏这样描述家里的扫地机器人。 在“懒人经济”盛行的今天,扫地机器人凭借着“解放双手…

    2025年4月22日
    1500
  • 25股拉响被“*ST”警报

    近期,A股业绩预告井喷,与此同时,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称公司股票恐被“*ST”。具体来看,仅1月20日晚间,就有国新文化(600636)等7股宣布了相关消息,多股股价也因之受到重创,其中国新文化、川大智胜1月21日“一”字跌停。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伴随着前述7股拉响“*ST”预警,截至1月21日,已有25家上市公司称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5…

    2025年1月22日
    4700
  • 2025年将改变半导体行业的大趋势

    半导体行业正处于“材料时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 (AI)是推动从芯片技术到软件应用等各方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还改进了开发工作流程。这项技术的基础是用于制造推动这场革命的电子产品的材料。 展望今年的发展前景,笔者与默克集团电子业务部门EMD Electronics 分子间服务总裁 Ganesh Panaman 讨论了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哪些大趋势…

    2025年2月6日
    3500
  • 钉钉十年,回到原点

    十年光阴,改变了许多公司的前行轨迹。 2025年,恰逢钉钉上线十周年,其已成长为一个坐拥7亿用户数的超级应用,然而在此关键之际,却上演了一出创始团队回归的戏码。 更为关键的是,回归之后首抓考勤,让钉钉站上了风口浪尖。 以上种种迹象显示,阿里巴巴对钉钉当下的现状并不满意,意欲调整战略方向,通过再“创业”在AI时代肩负更大的重任。 十年踪迹十年心,钉钉到底经历了…

    2025年4月16日
    4200
  • 华夏银行一年净赚277亿,经营性现金流缩水超8成

    作为一家最早进行股改的商业银行,华夏银行(600015.SH)曾一度是国内股份行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总是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根据2024年度报告,资产规模达4.38万亿元的华夏银行,告别连续两年营收下滑、交出了净利润持续增长的“成绩单”,其中营业收入971.46亿元,同比增长4.23%,利息净收入是银行占比最高的收入来源,2024年实现收入620.6亿元…

    2025年4月21日
    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