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监管部门对一系列资本市场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西南证券、中泰证券和民生证券因债券项目违规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或责令改正;紫天科技因拒绝、阻碍执法事件被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并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浙江证监局也对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出具了警示函。这些举措彰显了监管部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决心。
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保障。专家预期,未来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加大惩戒力度,净化市场生态,保护投资者权益,营造更加安心的投资环境。
近期,多个案例表明监管部门正全面强化“零容忍”执法效能,既追究主要责任人,也不放过帮凶。例如,普利制药因2021年和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被证监会处以罚款,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警告和罚款。此外,普利制药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若正式处罚决定确认,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可转债同步终止上市或挂牌。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认为,坚持惩治主要责任人有助于提高拟上市企业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从源头上防范财务造假也至关重要。
近年来,有关部门在打击证券违法违规案件过程中,更加注重追责中介机构。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警示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新出台的规定要求中介机构为公众投资者负责,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构建“行民刑”立体化追责体系已成为监管部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从行政处罚到民事赔偿再到刑事追责,多方面齐头并进,大幅提升证券违法违规成本,使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提振投资者信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并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修法。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表示,应在谨慎选取典型性案例的前提下,总结现有经验,推出相关实施细则,使得实践经验与市场预期更好地契合。
此外,还需完善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研究加大非诉方式的应用力度,充分发挥调解等非诉方式在化解资本市场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同时,立法层面应进一步完善民事赔偿制度,扩大民事赔偿范围和力度,强化民事赔偿责任,实现“追首恶”与“惩帮凶”并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