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寒假作业的提交也告一段落。今年的寒假作业完成方式与往年大不相同,不少中小学生借助人工智能应用如DeepSeek赶作业。写作文、做数学题、整理实践心得等任务中,AI似乎成了学生们的“作业神器”。老师们也注意到这一点,有老师表示不少寒假作业出自DeepSeek的手笔,一眼就能认出。
胡女士的女儿小琳今年读初一,寒假作业中的写作文和制作春节小报等任务都用上了这款人工智能工具。小琳是典型的“作文困难户”,每次写作文都要折腾很久,还不一定满意。寒假期间,老师布置了两篇作文,其中一篇的主题是“科技”。这个题目让小琳更加头疼,最后干脆摆烂,直接说没思路。寒假已经过半时,胡女士建议她可以尝试使用DeepSeek。DeepSeek帮小琳梳理了作文框架,提供了具体的例子,让她一下子拓宽了思路。根据AI的建议,小琳很快拿到了一个明确的框架和详细的文本,非常满意。尝到甜头的小琳接着用DeepSeek完成了另一项作业——名著读后感。制作与蛇年相关的春节小报时,小琳再次请来了DeepSeek帮忙,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虽然DeepSeek帮助小琳高效完成了多项作业,但胡女士的心情却有些复杂。她担心孩子会因此产生依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胡女士坦言自己原本并不支持孩子用AI写作业,尤其是作文。这次寒假作业时间紧迫,才允许让她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孩子不仅完成了作业,还从中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不过,胡女士表示会继续监督小琳使用AI的方式,提醒她AI只是一个工具,真正的学习还是要靠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陈女士的儿子小杰今年读初二。寒假作业中有一道几何题让他苦思冥想了半天。陈女士发现小杰之后做作业遇到难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找AI帮忙。这让陈女士有些担忧,虽然AI能提高效率,但如果孩子因此思维能力退化,甚至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得不偿失了。家长们透露,他们的担忧已经从担心孩子作业写不完,变成了担心作业完成得太快。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避免过度依赖AI,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这几天,老师们都在批改同学们提交的寒假作业,发现不少同学的作业是由AI工具帮忙完成的。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在提交的作文中,有部分作文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用词也很高级,但“一眼假”。细读之下,她还发现了作文中的一些令人哭笑不得之处。比如一篇流畅且优美的游记中,把北方风俗放进了南方。另外,她还发现了一些读后感中“张冠李戴”的错误。一位数学老师也表示,收到学生的一则关于AI解题的爆料。有位同学在做数学题时,询问了AI,但发现AI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出现了错误。这位数学老师表示,有时候AI会给一个正确答案,但解题过程存在漏洞,很需要专业的甄别。
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一社会老师王睿颖告诉记者,寒假期间,社会科目有一份拓展作业是写小论文,在提交的作业中,她发现了几份作业有比较浓的“AI痕迹”。这几篇小论文出现了不符合初一学生年龄层次的词语和知识,且逻辑过于缜密,文章结构和格式也明显带有AI生成的痕迹。王老师认为,学生对AI的了解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特别是这个寒假,AI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度。她计划在开学后与学生讨论AI的使用问题,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观念。AI是助手,而不是主人。学生应该学会主导AI,而不是被AI主导。王老师看到了AI在教学和助力学生学习上的潜力,但也提醒,AI无法替代人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她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尝试使用AI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她提醒,AI的使用需要适度,学生在使用AI时,家长要进行监督,避免孩子的过度依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