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是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2016年,他写了一篇《观念总是用来打破的》,提到世界上许多被认为真理的东西可能是谬误,很多观念会随时间而改变。
2024-25年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以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惊艳AI世界。其在架构设计和算法优化方面的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缩短了中美在AI领域的差距,并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导致英伟达等AI类股票大幅下跌。DeepSeek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或观念上的颠覆。
近期,一些欧美投研机构开始看好中概股和A股,认为应重估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春节后,A股和港股走强,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增强。当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提升时,高端化趋势势不可挡。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垄断和品牌溢价获取超额利润的模式面临挑战,技术垄断可被打破,甚至奢侈品的品牌溢价也可能减弱。
无论是光刻机还是航空发动机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国早晚能推出替代产品,大幅降低市场价格。这些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年轻人。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峰出生于1985年,已成为民族英雄。历史由年轻一代改写,观念大多被“后浪”打破。90-00后年轻人的学习量远超前几代人,尽管择业机会减少,但他们胜出的能力更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倍增,A股市场活力再现。
价值投资方面,最权威的是巴菲特。他选择股票的标准包括毛利率≥40%、净利率≥5%、净资产收益率(ROE)≥15%。符合这些条件的公司很少,即使有,估值也不会便宜。美股七巨头的平均市盈率接近50倍,市值占美股总市值28%左右。按巴菲特的标准,这些公司在初创期无法纳入价值投资的股票池。即便在美国股市,持续盈利的公司也很少。A股市场若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选股,可选公司太少,必须放低标准。
长期投资也是传统投资理念之一。但现实中,企业寿命有限,长期投资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即使不退市,也可能会因主营业务萎缩、管理层变动等因素使投资逻辑不再成立。投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刻意拉长周期。例如,巴菲特曾买过中石油H股,持有四年左右获得7.3倍收益,但若继续持有则收益下降。企业和经济都有周期,长期投资需考虑系统性风险。
房地产周期拐点出现影响了A股市场的主动型权益基金规模,从2021年的6.2万亿元降至2024年的3.7万亿元。宏观研究对某些投资者意义不大,但长周期下行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影响深远。A股市场历史上未经历过房地产长周期下行的影响,房地产直接和间接影响多个行业。过去十年,黄金表现出稳健上涨态势,但在1980-2000年间经历了熊市。
失败与成功之间缺乏因果关系,成功者的失败往往多于失败者的成功。统计显示,在A股市场,连续五年业绩排名前50%的基金占比极低。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在过去五年的回报率低于标普500指数,说明他在科技股浪潮中未能跑赢指数。A股市场炒作氛围浓厚,小市值股票交易活跃,换手率高,投资者主要靠价差收入盈利。
国内机构投资者在2021年后业绩不佳,量化私募崛起并取得不俗业绩。但这些业绩并非由上市公司盈利贡献,监管难度增加。多资产配置策略下的量化产品受欢迎,与房地产下行周期下上市公司总体利润停滞有关。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因为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问题层出不穷。
在全球进入AI时代,机器学习和创造能力强大,老人的优势逐渐丧失。社会不断否定旧观念进步,例如地球形状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再到“日心说”。观念需要跟上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步伐。资本市场的落后表现在长期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较低。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红利被海外投资者分享。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增加财产性收入需要打破原有观念。全球化时代,中国资本应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资产,分享科技进步红利。
未来世界变化难以预测,年轻人更有话语权。观念更新加快,但若被看好的科技企业未能带来盈利增长,再动听的故事也只是泡沫。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3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