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你来了,我是贝大叔。
2025年春节过后,全国影迷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一件事上:《哪吒2》的票房究竟还能攀升到何种高度?截至今日(2月13日)19:11,由饺子导演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海外票房)已达到10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电影。即使已经上映两周,《哪吒2》票房依然以每日平均5亿的成绩疯狂上涨。家里的小孩今天开学,发现同学之间打招呼的方式,已变成了“你寒假看了‘哪吒’吗”?还好初七带她去看过,不然要被嘲笑了。
回顾《哪吒2》缔造这一“票房神迹”的历程,三个关键因素不可或缺:火爆的市场、影片自身过硬的品质以及竞争对手相对较弱。倘若同期出现一部口碑尚可的《满江红》,《哪吒2》冲击票房巅峰的征途或许就会受到影响。如今,《哪吒2》登陆北美市场,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观影热潮。
在欢庆与热闹之余,我们更应将目光从表面的票房成绩深入到行业内部。《哪吒2》的成功登顶,释放出三个积极信号,不仅为动画电影这一细分领域,更为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过去一年,电影市场呈现出惨淡景象,全年票房仅425亿,几乎回落到十年前的水平。面对观众不再热衷于走进电影院这一现象,有人归咎于大环境不佳,认为大家无暇消费;也有人认为是短视频的冲击,导致观众难以静下心来观看两小时的电影。但春节档的火爆让这些说法不攻自破。《哪吒2》一部影片的票房,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票房的四分之一;在它的带动下,整个春节档票房突破95亿,创下历年之最。春节期间,电影院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足以证明只要用心制作电影,观众定会用实际行动支持。《哪吒2》的成功,正是观众对优质内容的强烈渴望,也是对粗制滥造作品的有力回击。
曾几何时,电影圈“精英思维”盛行,导演的门槛被人为抬高,未被认可的导演往往难以获得行业与市场的接纳。导演们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导”观众,或在影片中过度宏大叙事,或在采访中对观众评头论足。但近年来,电影行业逐渐祛魅。章子怡、张艺谋投身电视剧领域,打破了电影对电视剧的鄙视链。学法律出身的郭帆打造出《流浪地球》系列,成为中国“科幻片之父”;乐队吉他手出身的辛爽拍出《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引领悬疑剧风潮;学医出身的饺子凭借《哪吒2》打破影史纪录。这些例子充分证明,电影创作不应被身份和背景所束缚,真正决定作品质量的是创作者的才华与努力。
十年前,《大圣归来》让众多观众自发成为“自来水”,其成功为中国动画点亮了一盏明灯。此后,中国动画不断探索前行,《白蛇・缘起》的惊艳、《姜子牙》的暗黑、《长安三万里》的情怀,都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动画的无限潜力。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50亿票房,当时有人认为是偶然因素。但六年后,饺子携《哪吒2》强势回归,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这十年,“大圣”的光芒照亮了“哪吒”的道路,也标志着中国动画真正站起来了。
《哪吒2》的一路高歌猛进固然令人欣喜,但辉煌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隐忧。回顾历史,13年前《泰囧》的成功便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新人导演徐峥凭借《泰囧》斩获12亿票房,刷新纪录,此后跟风者蜂拥而至,各种奇葩作品层出不穷。虽然也涌现出韩寒、大鹏等优秀圈外导演,但更多的是行业乱象。同时,国产喜剧迎来井喷式发展,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陈思诚的“唐探”系列等都与“囧”系列对标。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融梗、抄袭、低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弊病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如今,《哪吒2》的成功可能会引发类似的跟风潮,无数人盯上“中国动画”这块蛋糕,大量动画项目可能会仓促上马。《哪吒2》制作周期长达5年,片尾致谢的中国动画制作公司多达138家,它的成功是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一旦这种成功模式被简单复制,可能会导致批量化生产,忽视质量,将影片中的小缺点无限放大。
当前,中国动画面临着创作困境,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原创力匮乏。以今年春节档为例,新片大多依赖经典IP,续集、翻拍、改编作品层出不穷。追光动画和光线动画作为国产动画的两大代表,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追光动画一直致力于创新,但由于市场接受度不高,大多亏损。而光线动画则专注于经典IP改编,2015年的《大圣归来》凭借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引发破圈效应,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凭借哪吒IP斩获50亿票房,2020年的《姜子牙》同样是经典IP改编,即便风格暗黑,仍收获16亿票房。追光动画在经历挫折后,也开始尝试经典IP改编,如《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但与光线动画相比,仍有差距。直到2023年,追光动画推出《长安三万里》,将文化与娱乐完美融合,才收获了不俗的票房。《哪吒2》的爆火,让经典IP改编再次成为热门,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依赖中国古典神话IP,这本质上是创作上的取巧,反映出原创能力的不足。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国动画乃至整个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电影创作中,“爱国牌”的运用一直备受关注。曾经,主旋律电影如《战狼2》《长津湖》《水门桥》等,以鲜明的爱国主题和家国情怀赢得观众喜爱。但近年来,观众对直白的主旋律表达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创作者开始尝试将爱国元素巧妙融入影片。陈思诚在《唐探3》中首次尝试将爱国牌藏于娱乐大片中,但效果不佳。而在《唐探1900》中,他从反华法案切入,将爱国元素与剧情完美融合,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然而,饺子在《哪吒2》中对爱国牌的运用更为精妙,影片中的诸多元素都与现实形成对应。这种隐喻式的表达,既让影片充满深度,又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成为《哪吒2》票房大卖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一旦这种模式被广泛模仿,未来的动画电影可能会陷入套路化,过度依赖隐喻和政治映射,而忽视故事本身的质量。
《哪吒2》的巨大成功,让饺子和整个团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影片的热卖,饺子的过往经历被网友深挖,医学学霸、动画天才、职场狂人等标签纷纷贴在他身上。这种造神运动与当年《狂飙》热播时追捧张颂文如出一辙。然而,张颂文在走红两年后便遭遇口碑反噬,负面新闻不断,差点人设崩塌。饺子同样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哪吒2》的制作周期长达5年,而《哪吒3》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饺子默默修改了豆瓣《哪吒3》上映日期,推迟到五年后,不得不说肯定面临很大的压力。当一部作品已经达到万众瞩目的高度,各方的期待与掣肘也会随之而来。一方面,资本的涌入可能会干扰创作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观众对续作的高期望也会给创作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就像当年《战狼2》大卖后,吴京虽深以为然“夹起尾巴做人”,但口碑反噬仍不可避免,8年过去了,《战狼3》依然毫无消息。《哪吒3》的难产几乎已成定局,我们有幸见证了一部好作品的诞生,却有可能因此失去一部更好的续作。
尽管《哪吒2》的成功背后存在诸多隐忧,但我们仍应为其取得的成绩喝彩。电影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因噎废食,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只有这样,中国电影行业才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你是否期待《哪吒3》上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