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船鸣响彻江面,长江干线新年首艘超大型船舶“新扬子503”轮近日从靖江安全离港,前往黄海南部指定水域试航。这艘LNG双燃料7000TEU集装箱船是扬子江船业集团全面转型建造绿色新能源船舶的标志性船型,也是国内首制搭载B型燃料罐的双燃料中型集装箱船,实现了航速和油耗的最优化。公司手持该船型订单15艘,已经顺利交付14艘,此次试航的“新扬子503”轮是该船型中的最后一艘,累计创汇15.45亿美元。
新年伊始,扬子江船业集团迎来多艘巨轮密集交付。1月6日,50000载重吨油船“SEAEXPLORER”轮解缆离厂;1月10日,40000载重吨散货船“ROSTRUM SAO PAULO”轮交付运营;1月11日,为Evalend船东建造的第二艘50000载重吨MR型油轮“CAPE AVANTI”轮交付离厂。这些成就标志着公司在环保、节能和高端化方向上的逐步转变。杜成忠表示,江苏造船实力越来越强。
数据显示,靖江船企在手订单总额超过2500亿元,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连续多年占江苏全省近一半,占全国订单总额接近五分之一,全球占比超过十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
靖江船舶海工的发展势头反映了江苏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渔业盐业到如今高科技重型船舶的频繁出海,江苏凭借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和强大的经济科技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4年,江苏重点推进的十大海洋产业链全部实现正增长,全省海洋经济生产需求稳步复苏,涉海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增长与发展前景。江苏海洋制造业持续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方向转变,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底,全省涉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786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8.8%。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海洋产业智能化进程,水下智能装备和海洋信息产业等新赛道、新业态发展提速。不少涉海企业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海洋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以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在全球线缆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际航运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江苏船舶企业凭借深厚的工业根基、精湛的造船技艺和完整的产业链条,迅速响应趋势,积极争取订单,船舶出口持续升温。2024年,江苏出口各类船舶1042.2亿元,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59%,液货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船型分别增长165.1%、84.3%、18.3%。
新的一年,江苏计划用好专项资金,持续将“十大海洋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和新技术应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到2025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同时,启动编制《江苏省“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筹划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此外,加强金融支持,让更多资金流向海洋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当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风头正盛,优势叠加,机遇无限,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瞄准目标,江苏正向着“海洋强省”大踏步迈进,为建设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