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健委于2月12日公布了2024年首都卫生健康的成绩单,展示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市民就医体验的改善。去年,全市线上预约就诊率达到92.2%,落实了32项支持医药创新政策,并推广了首批8类慢性病长处方病种及用药清单。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通过“用户体验官”活动和打击电子黄牛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京通”健康服务模块功能,提升了群众就医满意度。
医学策源创新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获得7项医药卫生领域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83项“四大慢病”专项支持。外资医药企业在京临床试验启动用时缩短至22.1周。
多个新院区相继开诊,包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口腔医院新址等,新增床位2900余张。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等地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国际医疗服务方面,发布了外籍人士在京就医指南,开设英文版预约挂号平台,多家医院提供全流程英文挂号服务,支持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中英双语服务,多家医疗卫生机构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务。
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共建115个医联体,推出49项互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三地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对口支援和国际合作也取得进展,捐建了几内亚中几友好医院心脑血管一体化诊疗中心,派出医疗队援助瓦努阿图。
本市推进预约挂号“五统一”,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291家医院统一放号周期,实现医疗影像和检查检验报告的线上共享查询。互联网医院数量达到92家,全年互联网诊疗量同比增长54.7%。245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周末手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41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延时和缺药登记服务。
基层卫生健康主要发展指标评价全国第一,新建改造94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配置各类设施设备3万余件/套。家庭医生签约率稳步提升,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建设了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病种增至13种。
托育服务供需对接更加精准,全市托位总数达6.7万个,普惠托位增至3.2万个。加强母婴健康服务,建成20家母婴友好医院和164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完善老年健康服务,转型建设8家安宁疗护中心和11家老年护理中心。
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常住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民健康素养居全国之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疾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建成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有效应对重点传染病周期性波动。全市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采供血平衡得到保障,新增12个固定采血点,实现军地无偿献血信息互联互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