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一名车主叶先生发帖称自己的车窗被砸,车内AED被拿走,但其他贵重物品完好无损。叶先生表示不会追究对方责任,并透露已与对方通过电话。原来,对方的父亲突发心梗,急需救助,在无法联系到叶先生的情况下才破窗取用AED。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如今在公共场所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像叶先生这样将AED放在自家车里并在车后窗贴有标识的情况还不多见。
通常情况下,砸车窗行为涉嫌盗窃或损坏财物,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在此次事件中,叶先生感到欣慰,因为AED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他明确表示不会追究对方责任,一方面是因为车内其他物品未受损,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事先在车窗上标注了“紧急情况可破窗使用”。
这种砸车窗救人行为得到了车主的提前授权。虽然叶先生留有联系方式,但由于当时手机静音未能接到电话,求救者才选择破窗获取AED。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爱心契约”,车主提供AED并允许他人在紧急情况下破窗取用,事后不追责是履行契约的具体表现。
叶先生的行为值得敬佩,他不仅提供了AED,还明确了紧急情况下可破窗使用的授权,减轻了他人的顾虑。事后又明确表示不追责,展现了契约精神。同时,砸车窗者也应积极配合这种契约精神,尽量先尝试联系车主远程打开车门,保护好车内其他财物安全,并事后配合弥补损失。
目前这种“爱心契约”尚需完善,车主方可以在车窗AED标识中增加更多提示信息,提醒砸车窗者注意自身义务,减少后续纠纷。这样做有助于降低损失和风险,争取多赢局面。
生命至上,抢救生命自然高于砸坏车窗。正是有了像叶先生这样的善举,社会才能充满温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规则来支持这种民间善举,让更多人受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