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李先生在山西某农商行存款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存两年的钱反而不如存一年划算。这家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到了1.75%,而两年期定存利率却保持在1.45%不变,两者相差约30个基点。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据不完全统计,怀仁农商行、朔州农商行、陵川县联社、瑞穗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的一年期和两年期存款利率也出现了持平或“倒挂”。例如,朔州农商行从1月22日起调整了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利率上调至1.75%,而两年期利率仍为1.45%。同样,怀仁农商行也在同一天进行了类似调整,使得一年期与两年期的利率出现“倒挂”。
此外,广东南澳农商银行在2月1日发布公告称,其一年期和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为1.6%。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小银行中,此前一些大银行也曾出现过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的情况。例如,2022年6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三年期和五年期最高利率分别为3.15%和2.75%。
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倒挂”现象可能与银行当前的揽储策略有关。部分农商行为冲刺业绩,在“开门红”阶段调高了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吸引更多短期资金。另一方面,业内普遍预期未来存款利率将持续走低,银行因此主动调整负债结构,减少长期资金的吸收。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一年期和两年期存款利率“倒挂”并非普遍现象,而是特定银行基于自身负债结构采取的短期策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目前这种现象主要是个别银行的行为,并不具备普遍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也表示,不同银行的负债结构不同,调整策略也会有所差异。
虽然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反映了银行对利率走势的判断,但对银行存款规模的实际影响有限。多数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并不划算,因此这种现象对银行的整体运营影响较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