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给中国人带来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点。2月7日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3亿,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实际上,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哪吒2》的预测票房就已经涨到了100亿。两个月前还处在困境中的各大电影院,如今连保洁员的工资都翻了两倍以上。“哪吒救市”成为话题,导演饺子也被誉为“拯救中国电影的天命人”。
饺子的人生经历似乎映射了国漫的发展历程。从不被理解到有所变化,再到扭转成见,这些都能在《哪吒2》中找到影子。例如,哪吒出身就是“魔童”,不被大家理解;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无法撼动。鲜为人知的是,饺子本是医学生,曾被嘲讽为“啃老族”和“失业废柴”。但他毅然放弃专业转行做动画,靠着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名满天下的“国漫英雄”。他用行动告诉全世界,“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贯穿饺子前三十年人生的词是“不被理解”。那时,动画和游戏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选择。毕业后,饺子在广告公司待了一年,又回家啃老,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十元,全素食和泡面是家常便饭。娱乐只有听评书、听音乐等几乎不花钱的活动。他坚持的这条路上没有老师、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渠道。一个外行人,硬着头皮,一天16个小时宅在家里,用盗版的三维软件自学,又当编剧又当导演又当特效师。
2008年,饺子独立制作的反战题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完成,横扫了30多个国际奖项。但当时国产动画行业并不景气,尽管这部短片获奖无数,却未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2009年,饺子和制片人刘文章共同创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团队主要依靠做广告动画维持生计。2015年,光线传媒彩条屋出品的《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斩获9.56亿票房,行业开始看到国漫的可能性。同年,饺子接到彩条屋CEO易巧的电话,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新的五年苦干。
确定以“哪吒”为主角后,饺子研究了所有与哪吒相关的作品,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1979版的《哪吒闹海》。他觉得这一版的哪吒和自己很像,也把这种思考放进了作品里。仅剧本就花了两年时间,改了66个版本。为了保证质量同时控制成本,《哪吒1》前后对接了60多家特效公司,成了行业内人尽皆知的“神坑”。幸运的是,《哪吒1》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票房高达50亿,一举进入影史票房前十。
《哪吒1》的成功扭转了成见,也给了饺子信心。2019年后,动画行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佳作持续输出,如《雄狮少年》系列电影和《长安三万里》等。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成为了行业共识。追光动画和传媒大学成立实验室,00后动画师起步月工资达24000元。饺子和《哪吒1》成为了行业历史节点的具象化,但巨大的成就和流量没有让他迷失方向。
《哪吒1》宣传期结束后,饺子几乎消失在社交平台上。他在创作《哪吒2》时经历了相当煎熬的时刻,为了打破“续作魔咒”,他希望每个部分都做到最好。分镜环节,每一个角度画好后,他总是问“能不能更好”。经过五年的努力,《哪吒2》的票房已经登顶全球,突破68亿。尽管剧本有瑕疵,但其叙事陷阱、形象塑造和视效演出为动画电影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标准。
回看饺子的人生,他并没有怀抱大彻大悟的“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想法,只是简单地抱着“如果能用自己的爱好赚钱养活自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样近乎残酷的天真,执着地走着。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种不回头的勇气,有个关于“好作品”的标准,有个国产动漫的未来图景。或许这就是一个非典型乖小孩成功的原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