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师生家长现场吊唁黄旭华院士。2月7日,一股强冷空气席卷广东。黄旭华院士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的消息传回家乡,让潮汕大地平添了几分寒意。家乡的亲友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功勋,追忆他与潮汕故土的深厚情缘。
黄旭华,曾用名黄绍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揭阳市,曾在汕头市聿怀中学求学。作为大国赤子,黄旭华为国铸重器却“赫赫无名”数十载,直到1988年才在“消失”30年后第一次返家探亲;作为一名潮汕人,他情系桑梓,关注、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黄旭华多次回到潮汕故土省亲,记者也跟随他回乡的足迹报道其相关活动。7日,记者再度来到黄旭华的故居及母校,倾听宗亲、校友对这位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的缅怀追念。
在汕尾工作的黄旭华侄孙黄永祥哽咽地讲述内心的悲痛:“上午收到噩耗,看着媒体发布的三叔公的视频,忍不住流泪,只觉得他音容犹在,教诲难忘。受他影响,家国情怀始终刻在我们家族传承的骨子里。他老人家去世了,我们子孙将秉承他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将带着在汕尾的亲人赶赴武汉送别老人最后一程。
惊闻兄长黄旭华逝世的噩耗,在肇庆生活的黄绍赞、黄绍美两兄弟同样难掩悲伤之情。黄绍赞表示,今年春节前夕,他还和“三哥”黄旭华的家人有过联系,将于8日动身前往湖北吊唁。
在黄旭华的祖居地揭阳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崇德堂”承载着他少年时代的回忆。祖屋后巷门楣上镌刻着“潜光”“隐德”四字,这是黄氏家族的家风,也是黄旭华一生的写照。7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黄旭华故居时看到,已有不少市民游客自发前来缅怀追思,瞻仰和学习黄旭华的事迹。
揭阳市民王先生表示,得知黄老去世的消息心情很沉痛,他带着家人专程赶到黄旭华故居,向黄旭华像敬献鲜花。他认为黄老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将激励后一代努力工作、学习。
居住在新寮村的黄先生回忆起黄旭华返乡的情景:“黄院士曾多次回到新寮村,每次来都会到处走走看看,重走儿时走过的路。我们能深深感受到黄老对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汕头市聿怀中学英才班班主任曾燕辉表示,黄旭华院士的精神是学生们成长的灯塔。学校将继续教导学生以黄旭华为榜样,心怀梦想,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高三英才班学生章澍钦表示,她将牢记老学长的寄语,不负期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2020年,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建校十周年之际,黄旭华发来亲笔贺词,之后该学校成立了“旭华班”。7日下午,部分师生来到学校黄旭华塑像前献上鲜花哀悼。
在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史上,黄旭华的名字具有无可取代的分量。1988年,离家多年的黄旭华终于借着工作的机会顺道回家,与当时已经95岁的母亲见面,这时距离上次相逢已有足足30年未见。此后,他多次回乡省亲,热心关注潮汕故土的建设发展。
1993年,黄旭华首次归省母校汕头市聿怀中学。尽管年事已高且路途辛苦,他仍数次回到母校参加活动,与学弟学妹们面对面交流。2017年9月29日,黄老在参加母校140周年校庆活动后,对校长说:“母校什么时候需要我来,告诉我,我一定来!”
2017年,黄旭华被授予“潮汕星河成就奖”。2018年,他捐资在母校设立“黄旭华育才奖”,汕头市聿怀中学“黄旭华英才班”开始招收学生。2023年2月,在“潮汕星河奖”第三十三届颁奖大会上,潮汕星河奖基金会以黄旭华捐赠的50万元为基础,设立“潮汕星河黄旭华科技创新奖”。
黄旭华多次携夫人李世英回到原籍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省亲,他在老家的故居已成为新寮村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人文景观。2019年,揭阳推出大型现代潮剧《大国赤子》,诠释黄旭华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对于自己的出生地汕尾,黄旭华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回到汕尾,与当地乡亲一起回忆小时候的生活经历。2022年元旦假期,96岁的黄旭华带着夫人和小女儿回到汕尾,重温昔日时光。乡亲们见到他都兴奋地招手问好,黄旭华一一挥手微笑回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