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2月5日发布蛇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从2月6日起新一股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预计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温4~6℃,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杭城气温骤降,市民们纷纷使用电热毯、暖炉和热水袋等取暖设备抵御寒冷。然而,因不当使用这些设备导致的意外烫伤事件时有发生。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美容科罗宏宾副主任中医师最近接诊了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将热水袋直接敷在背部,第二天出现了水泡。由于热水袋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且温度过高,造成了局部皮肤急性烫伤。
除了急性烫伤外,还有一种慢性低温烫伤,称为火激红斑。这种症状往往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会出现,容易被忽视。罗医生提到一位20多岁的女孩,她习惯把电脑放在腿上办公,几周后腿上出现了明显的网状红斑。这是由于长时间低温接触造成的火激红斑,导致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通过去除致热原并局部外用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尿素乳膏和维生素E乳膏等,可以逐渐自愈。
每年冬季,低温烫伤的患者不少,包括高温作业者、长期红外线透热疗法的病人以及使用取暖物品的人群。罗医生提醒,皮肤比我们想象中更娇嫩。冬季常用的热水袋、暖风机、暖宝宝、电热毯等都可能超过安全温度,不建议长时间使用。特别是高温作业人群、长期使用火炉烘烤或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的人群、习惯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或泡脚的人群、习惯性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使用的人群以及长期接受高温理疗的人群,应更加重视低温烫伤的风险。
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罗医生建议:
– 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过高,最好包裹一层毛巾等隔热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电热毯睡前预热,入睡时关闭或调至低档,避免整夜使用。 – 使用暖炉等加热设备时,保持至少一米的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烘烤同一部位。 – 无论使用哪种取暖方式,都应密切关注皮肤变化,一旦出现红肿、疼痛或异常色素沉着,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设备,并及时就医。 – 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者、肥胖者、年老体弱者、长期卧床者、甲减患者和新生儿等对温度感应能力较迟钝,皮肤柔嫩,更易出现火激红斑,需特别注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