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泽逊:谈谈“经学”和“史学”的关系

 

经学,也就是研究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最初有“五经”:《易经》《书经》《诗经》《仪礼》《春秋经》。这是我国存世最古老的几部典籍。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以及权威的阐释,成为最高学问、治国纲领、是非标准。直到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年教育部宣布取消经学学科,经学失去权威地位。可是,这几部经典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其他学科认领了。《书经》《春秋》被历史学领走,《诗经》被文学领走,《易经》被哲学领走。《仪礼》边缘化,当前大中小学教材中,好像没有看到一句《仪礼》。

那么,大部分经书被认领,继续读,继续注释,继续出版(包括《仪礼》),是不是“经学”就继续存在了呢?我们举个例子。打开《书经》,开头是《尧典》《舜典》,在古代,《尧典》《舜典》是如何指导治国的呢?尧是明君的榜样,他把帝位传给舜,经过复杂细致的考察,可心可意,而把自己的儿子丹朱排除在外。舜也是帝王表率,他把帝位传给禹。大禹治水,开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无论能力,还是道德,都是不二人选。帝位的禅让,可谓千古佳话。中国人相信伯乐,只有伯乐认识马群里的千里马,一般人是不认识的。因此,选择千里马,伯乐有话语权。尧最了解舜,舜最了解禹,尧和舜都是伯乐。这就是中国人的“选贤与能”。历朝历代,都把尧舜作为明君的代表。杜甫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毛主席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六亿人民当家做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什么样的主人?像尧舜那样的主人。帝王有帝王的榜样,大臣有大臣的榜样,父亲有父亲的榜样,妻子有妻子的榜样,儿子有儿子的榜样。《诗经》第一篇《关雎》,经学家的解释是:“后妃之德。”周文王的夫人,积极主动寻求优秀女子,共同辅佐周文王。经学致力于树立理想和榜样,为万世开太平。

我们学习历史,中国有个原始社会,代表人物也是尧、舜。当时没有剩余劳动成果,所以产生不了剥削。作为部落首长,也颇为艰辛,所以出现“禅让”。可以说历史学上的尧舜,和经学上的尧舜,是天壤之别。历史学上的尧舜,是艰苦时代的部落首领,不可能成为“千古榜样”。从这个例子,可以告诉我们,同样读《书经》,读《尧典》《舜典》,经学上和史学上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差别很大。我们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历史上拥护的帝王是尧舜那样的明君,这是传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政治哲学”。这一文化信念,毫无疑问是正面的,“六亿神州尽舜尧”,是美好的。但是“经学”取消了,这个文化传承就中断了。虽然《书经》还在继续念,却不再致力于树立榜样和理想,而是走上“六经皆史”的康庄大道。

我国的旧史学其实是自觉继承经学的。司马迁修《史记》,他说是“上继《春秋》”。历史上认为《春秋》是孔子修的,它的基本办法是讲历史故事,当然是真实的历史故事,通过讲真实的故事,让读者自己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忠,什么是奸,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司马迁如何继承《春秋》呢?他写的列传我们爱读,第一篇列传是《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有什么突出贡献,可以列为《史记》列传第一篇呢?应该说没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周朝消灭了商朝,天下是周朝了,作为商朝后代,不能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采野菜吃,饿死在山里。就是他们的事迹。这是什么精神?是气节。这个“节”是重要传统。班固《汉书》详细记载了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作为大汉的使者,出使匈奴,被扣住了,让他到遥远的北方牧羊。他手里总是举着可以说明身份的节,他是大汉使臣,无论死活,无论这辈子能不能回去,都不能改变身份。这就是“节”。文天祥从容就死,不能投降,这也是节。假如不讲究节,那么日本鬼子来了就可以和日本鬼子合作,而不存在廉耻了。所以,中国传统史学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弘扬。

张之洞强调“由经学入史学”,自有他的深意。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命根子,它决定着每个人的行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不仁不义的人不可交”,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有人认为,史学家的道义感,会影响修史的真实性。请问没有道义,还要史学干什么?假如你认为五经继续读,继续注释,继续出版,经学就在继续,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只有用经学的方法思路阐释经典,才叫经学,才能更全面地传承中华民族的理想和价值观。历史学家读经典,理解上有自己的史学角度,无法取代经学家的阐释。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确是实事求是的文化路线,而且对当代中国来说,是紧迫任务,关乎国家前途。这个结合的前提,是全面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不能忽略经学传统。而经学传统的传承由于辛亥革命后取消了经学学科,就变得格外困难,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完成“双创”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2842.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上午11:29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上午11:30

相关推荐

  • 女子举报遭公司董事长猥亵 面试变噩梦

    2月10日,网友@要迷路了好慌 在社交平台投诉称,自己在面试工作时遭到一名73岁男子猥亵。这名女子实名举报上海某纺织公司董事长朱某,在面试康复理疗师的过程中对她进行了性骚扰与猥亵。 该女子自称张某,并展示了她的身份证。她表示,她在某联招聘上看到该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后,于1月20日收到了朱某的面试通知电话。1月21日下午,张某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工业园进行面试…

    2025年2月16日
    1000
  • 美直升机坠毁前正执行末日计划训练 夜视飞行酿悲剧

    美国时间1月29日,美国陆军一架UH-60“黑鹰”直升机在华盛顿特区与一架CRJ-700客机相撞,随后坠入波托马克河中,两架飞机上的人员全部遇难。1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证实,涉事的黑鹰直升机隶属于美国陆军第12航空营B连,当时正在执行军方的“政府连续性”演习。 “政府连续性”演习是美国军方高度机密的“末日计划”,旨在假定发生重大袭击或其他特别严重的…

    2025年2月2日
    1300
  • 李思思离开央视后首接商演 引发网友热议

    李思思离开央视后首接商演 1月19日,前央视主持人李思思发布了一段vlog,记录了她主持一场年会的全过程。这是她离开央视后首次主持商演,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视频中,李思思身穿大红色刺绣旗袍,盘着利落的发髻,依旧是她在央视舞台上的经典造型。虽然离开了央视,但她的气场丝毫未减,在舞台上的从容和自信,瞬间拉回了观众对春晚舞台的记忆。 说到李思思,许多观众对她最深…

    2025年1月21日
    2000
  • 老话“除夕家中3不空,人旺财旺子孙旺”

    “除夕家中3不空,人旺财旺子孙旺”,延续老传统,蛇年讨个好彩头! 在我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春节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节日明珠,它不仅承载着团圆与希望的深厚情感,还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民俗传统与吉祥寓意。而除夕之夜,作为春节庆典的序幕,更是家家户户祈求来年福祉、人丁兴旺的关键时刻。古语有云:“除夕家中3不空,人旺财旺子孙旺”,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美好总结…

    2025年1月27日
    1500
  • 女子8年前孕期买黄金为儿子攒彩礼 母爱与投资双赢

    近日,杭州一位普通工薪阶层母亲王女士的故事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8年前,王女士怀孕后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及未来儿子结婚彩礼的费用,决定开始购买黄金储备,为儿子将来的彩礼做准备。 当时黄金价格每克不到300元,王女士从日常开支结余中陆续购买足金手镯、项链、戒指等各类金饰。每一次购买都让她觉得是在为儿子的未来增添一份保障。时光飞逝,这几年金价一路飙升,如今已涨到6…

    2025年2月16日
    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