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卷款跑路”一直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这让很多消费者不敢轻易尝试大额健身消费。公众希望交给健身房的大额预付费用能够“专款专用”,即消费多少划走多少,不被挪用。然而,“专款专用”在法律执行上并非易事。这一次,上海长宁公证处提出了一种创新性解决方式——“公证提存”。
长宁区体育局和司法局联合建立了全市首个健身行业“公证提存”预付资金监管平台,这也是全国首创。消费者支付的预付资金由公证机构监管,商家提供约定服务后,以月结的方式划付至商家,从而最大程度保障预付资金的安全。该平台自2024年6月成立至今已接入12家商户,监督了300余份预付合同。
公证处对健身房预付费实施“公证提存”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法定证明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既保护了消费者免受商家“跑路”之苦,也避免了商家担心消费者“薅羊毛”的情况。“专款专用”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挑战。以往所谓的“银行专用账户”通常只是商家在银行另开一个账号,银行并没有监督资金使用的责任,因此大额消费预付款一直是个监管难题。
上海市去年发布的《2024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提出,在美容美发、运动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加强风险监管,并探索引入公证提存等方式。这为基层探索预付式消费强监管提供了方向,促进了既有法律工具的再开发和新应用,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根据司法部出台的《提存公证规则》,公证提存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才划转资金,类似于支付宝的工作原理。原本“公证提存”多用于清偿债务、买房等场景,而上海将其应用于健身房预付费领域,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和法治意识。这一举措旨在保障消费信心,同时也需要找到合适的监管手段,确保市场活力和消费者权益。
据上海市长宁区公证处介绍,试点“公证提存”在体育健身行业的应用后,相关单位还在进一步拓展预付资金平台的监管场景,未来有望扩展到教培和养老领域。尽管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完善许多细节,但这种创新措施确实解决了痛点问题,体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精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