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计划谈不拢 本田日产牵手失败?

抛出合并计划仅两个多月,本田、日产终止谈判,因为两家公司未能就交易条款达成共识。这也意味着,原定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的合并计划面临搁浅。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抱团取暖本是一种选择,但自身困局却也难解。正如早有人断言,双方合并是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笔务实交易。

撤回谈判

2月5日,据日经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日产可能将暂停与本田的合并谈判。据悉,近期本田向日产提出了欲将日产纳为其子公司的提议,并就此提出了收购要约。然而,对于这一动作,日产方面反应较为强烈,认为此举违背了最初组建一家平等的公司结构的设想。两家公司起初的计划是联合设立持股公司,本田和日产均归入旗下。

报道称,双方无法就控股公司中各方的估值达成一致,因此,两家公司将撤回去年12月签署的业务整合谈判谅解备忘录。同时,日产还拒绝了本田将其纳为子公司的提议。

日经新闻指出,关于是否重新展开合并谈判,或者仅在纯电动汽车等领域继续合作,将在今后另行讨论。另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在本田试探性地提出将日产变为其子公司后,日产董事会很快就开会讨论取消谈判,并补充说,这种安排背离了最初作为平等合并谈判的精神。2月4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产高管向媒体表示:几乎不可能满足双方股东都能接受的条件。合并似乎不再可能。

据日媒报道,日产预计将于近期召开董事会,以决定下一步行动。据日产方面透露,日产计划在2月中旬确定最终方向。日产汽车持股的三菱汽车也曾考虑加入合并谈判,但目前倾向于保持独立。三菱汽车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在本田和日产的决定公布后决定其参与的性质。

此外,东京证交所官网5日公布,为确认本田、日产停止合并的消息真伪,从当地时间14时49分开始暂停日产汽车股票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本田、日产均是日本汽车行业的头部车企,是继丰田之后日本第二大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本田自1948年创立以来,业务横跨汽车、摩托车等多领域;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成立于1933年;三菱汽车1970年从三菱重工业独立,是三菱集团核心成员。

2024年,双方已达成合作协定,将探索在电动汽车软件、零部件等技术领域的合作。2024年12月,本田与日产宣布启动合并谈判,彼时谈判的方向是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组建全球销量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以应对来自比亚迪以及特斯拉等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威胁。

要求过高

双方的合并计划一度引发广泛关注。日本政府还曾就此回应称,期待双方合并能增加日本汽车产业竞争力。如果日产-本田-三菱合并,新公司每年的汽车销量将超过8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

根据早先的双方规划,本田和日产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合并后可实现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的目标。而双方本次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应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变化,与特斯拉、中国车企展开竞争,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在此当中,本田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包括任命控股公司的总裁,大多数内部和外部董事将由本田任命,而控股公司将由本田持股过半。

但到了今年1月21日,本田汽车表示,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的年营业利润至少需要增长3倍,才能顺利完成双方计划的整合。本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强调,日产和本田必须作为两家独立的公司运营,否则整合将难以实现。他还指出,提升日产的收益是谅解备忘录的条件。

此外,整合后的新实体设定了长期目标,即每年至少实现3万亿日元的利润,其中包括通过协同效应产生的1万亿日元收入。如果本田的收益保持不变,日产需要贡献约6000亿日元的利润,其中4000亿日元被视为最低要求。也就是说,日产需要在2026财年将其利润至少提升3倍,否则整合可能会被推迟或取消。

然而,截至2024年9月,日产的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90%。公司已将全年盈利预期下调至1500亿日元(约9.5亿美元),较2023财年下降了74%。相比之下,本田预计在同一财年将实现1.42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这意味着日产的利润仅相当于本田的10%左右。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一些谈判需求中,本田对日产的要求过高,但日产又不想丧失主导权。基于本田和日产都是日本汽车行业巨头型企业,不仅有着悠久历史,也各自掌握重要技术,甚至在未来的新能源技术上都各有建树,二者合并首先就是一场规模宏大的产业和技术调和、整合过程,这当中却没有考虑瞬息万变的资本背景。

巨大障碍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来袭,日本汽车制造商转型迟缓。日本车企销量不断下滑、经营陷入困境,促使它们抱团取暖。不过,有分析指出,本田和日产的联合难以真正解决自身困局。

对于该合并,众多业内人士此前并不看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本田和日产双方都面临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市场萎缩的压力,需要加速新能源技术创新,推出更强技术的产品,顺应世界新能源化和SUV化的趋势。

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此前受访时指出,本田和日产的业务相似性高,两家公司很难找到协同效应,合并无法带来显著的互补优势。双方合并是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笔务实交易。

日本《每日新闻》说,本田和日产均以乘用车为业务中心,其在海外出口国及投资项目上有着不少重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课题。《日本经济新闻》称,本田和日产各自有着不同的企业历史与企业风格,就如同油和水一般,双方的整合需要克服巨大障碍。

而针对双方可能的合作中断,业内似乎更为担忧日产的前景。2月5日下午,本田汽车短线拉升,涨幅扩大至8%。日产汽车短线跳水,由涨转跌超4%。

在没有外部援助的情况下,遭受重创的日产将如何度过最新危机?自2018年卡洛斯·戈恩被捕和被罢免以来,日产公司经历了多年危机,但一直未完全恢复。目前日产正在实施重振计划,计划裁员9000人,并将全球产能削减20%。

乐天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战略师窪田真之指出,整合电动化和智能化资源无疑会提高效率,关键是两家公司如何在管理决策上避免内耗。如果不能迅速决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记者 赵天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1436.html

(0)
火星财经的头像火星财经
上一篇 2025年2月6日 上午9:42
下一篇 2025年2月6日 上午9:42

相关推荐

  • 诡谲的扣款:助贷担保暗藏暴利收割

    低至39块9,高到数千元,不少消费者身陷莫名被扣款谜局,在他们齐齐把矛头对准支付公司之时,殊不知,背后竟是助贷公司等在作怪。看似年化利率24%的贷款产品暗藏玄机:助贷平台的双担保模式下,除借款本金、利息、融资担保费之外,还有一笔单独收取的高昂担保服务费,综合实际还款金额来看,年化利率已远超36%法定利率红线。而这竟已是助贷行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助贷平台为了牟…

    2025年2月27日
    3300
  • 苹果最便宜iPhone与最大的AI野心

    时隔三年,平价iPhone终于迎来更新。只不过,此前被爆料不断的iPhone SE4,摇身一变成了iPhone 16系列的最后一位新成员——iPhone 16e。有观点认为,苹果一方面希望通过更低价的手机推动其手机产品的销售额增长,另一个任务则是为AI在更多市场落地争取时间。iPhone 16e是iPhone 16系列最后一位成员,它…

    2025年2月21日
    2600
  • 万米高空过大年,南航开展春运特色系列主题航班

    极目新闻通讯员 胡媛 李菁 马威 2025年春运期间,南航湖北分公司在30多个航班上开展春节主题航班活动,在万米高空与旅客开展暖心互动。客舱内用传统剪纸、木棉花装饰,营造出一片喜庆祥和的活动氛围。客舱内发生的一幕幕暖心瞬间,勾画成这个春运中最美的风景线。 我的名字里有个“巳”字 在“巳喜临门 新春献礼”的春运主题航班活动中,一位女性旅客难掩兴奋之情,迅速拿出…

    2025年1月24日
    4600
  • 新中式跃升“顶流” 服装文化价值受追捧

    提前一年开始预订面料,深秋时节新春服装就已上新,寓意美好、颜色喜庆的面料甚至卖断货……1月22日,乙巳蛇年新春进入倒计时,在年衣市场,新中式服装持续圈粉,跃身成为顶流。寓意深远的中国传统服饰一再出圈,海外大牌们的新春营销也不再流于表面,而是更强调与本土市场的情感链接。当下,消费者对于LOGO的需求度在降低,真正能触达消费者心智的,…

    2025年1月24日
    4000
  • 京城餐饮“排队王”迭代背后的消费新图景

    排队爆火的餐厅背后折射出市场的迭代升级。近日,因倒卖烤匠麻辣烤鱼(以下简称烤匠)号票,黄牛团伙被行政拘留引发关注。被黄牛紧盯的餐厅远不止烤匠一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排队王的迭代升级映射着供需关系的重构,也印证了消费升级背景下餐饮市场的蓬勃活力,餐饮业态正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谁是排队王 餐饮市场火热使得黄牛有机可乘。近日,北京朝阳警方行政拘留黄牛团…

    2025年3月7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