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从2月4日起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货物加征25%的关税,对中国货物加征10%的关税。美国去年从这三个国家进口货物约1.4万亿美元,占其进口额的46%,这标志着二战后最大规模的贸易战开始,也是80年来自由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的贸易逆差源于去工业化。美国家庭最终消费支出长期维持在全球占比30%左右,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比例仅为10%,日本约为5%。当美国制造业的全球占比低于其消费占比时,贸易逆差就会出现。自1960年代起,美国开始了去工业化进程,大量产业转移到日本和欧洲,导致1968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并于1976年后持续存在。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加速,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从1991年的17%下降到2023年的10.2%,就业人数也大幅减少。因此,贸易逆差急剧扩大,2020年代维持在1.2万亿美元左右,其中35%以上来自中国,15%左右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
美元特权是另一个导致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截至2022年底,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比重为59.5%。各国为了获得美元储备,通常会努力增加对美出口。特别是东亚经济体,由于人口多、储蓄意识强,更倾向于通过贸易顺差获取美元。美国因拥有全球“铸币权”,不需要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反而可以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以较低成本获取资源和商品。
美国的出口管制也加剧了贸易逆差。1949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正式出口管制法律《1949年出口管制法》,并不断完善相关法规。根据WTO统计,从2000年至2022年,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全球占比从20.4%下降到8.2%。如果美国放松出口管制,年均贸易损失可减少3348亿美元,整体外贸逆差可缩减40%以上。
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统计口径需要修正。美国官方仅统计货物贸易逆差,忽略了服务贸易顺差、外国游客在美购物额以及美国跨国企业在海外制造的产品回销等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美国的实际贸易逆差可能远小于官方数据。
特朗普政府通过多次加税,将从中国进口货物的平均关税水平从3.1%提升到19.3%,每年增加了约5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此次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将进一步提高关税水平。此举严重打击了全球对自由贸易的信心,可能导致区域性的投资和贸易协定影响力超过WTO等国际架构。加拿大和墨西哥对美贸易依赖较大,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相反,中国可能借此机会改善与欧盟的关系。美国经济也将面临一些负面冲击,但特朗普计划利用增收的关税进行减税,以抵消部分负面影响。这次加税是美国保守派构建新经济秩序的一次尝试,其结果尚不可知,但对美国和全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2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