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行业经历了重大变化,从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转变为最大的稀土进口国。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中国稀土出口量达到53000吨,较上一年增长4%。然而,中国去年也进口了41400吨稀土氧化物及氧化物当量,较2017年激增167%。
这一转变背后是经济、行业和企业的改革与升级。Adamas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中国稀土进口增加主要是因为打击非法生产导致国内产量下降。中国的稀土主要来自缅甸和美国,这些国家成为中国的主要供应国。
几年前,“黑稀土”的泛滥导致我国稀土行业长期供大于求,不仅造成上游企业亏损,还对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加强了对稀土供应的管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打黑”行动和整合六大稀土集团,导致国内稀土矿供应持续收缩。这促使部分稀土开采人才流向东南亚和美国,推动当地稀土采选技术提升。
缅甸是中国重要的稀土来源国之一,但近期情况发生了变化。2018年底,缅北军区宣布将对板瓦地区的中方开采人员采取清整行动,加上国内分离企业交易谈判等问题,双方产生了一些矛盾。为了保护开采人员安全,云南腾冲海关禁止缅甸资源类商品进口,包括稀土矿。2019年2月,腾冲市政府全面停止稀土相关化工原材料出口到缅甸,影响了缅甸稀土矿的开采。据估计,2018年中国从缅甸进口约2万吨稀土精矿(折氧化物),其中镝含量约为600-700吨,占中国镝产量的29%。若缅甸矿关闭,每年减少的镝供应可能超过30%。
重稀土特别是镝的需求稳定,供应减少将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国内持续的打黑和环保政策进一步减少了稀土供应,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危机。多数中小冶炼分离厂因信用环境收紧而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储备原材料库存,预计4-5月起将面临“无米可炊”的困境。
在稀土供应减少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已成趋势。年初以来,氧化镝价格上涨了7.4%,包头稀土交易所价格上涨10.5%。南方稀土挂牌价也在上涨。稀土永磁板块表现强劲,个股如北方稀土、包钢股份等相继走出小牛市。尽管大盘回暖有一定带动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于资金对稀土价格上涨的正向预期。
稀土价格上涨对下游制造业不利,但对上游行业有利。上游供应商可以通过提高价格逐步走出亏损,实现较高盈利增速。华泰证券表示,2016年底供给侧改革后稀土价格逐渐复苏,但2017-2018Q3中重企业仍处于盈亏平衡附近。2019年初稀土价格开始分化,氧化镨钕下跌7.28%,氧化镝上涨10.74%,氧化铽上涨2.71%。广晟有色、五矿稀土、盛和资源、厦门钨业等个股值得关注。
近年来,永磁材料对稀土矿的需求量显著增长,从2014年的3.4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4.2万吨。2017年,稀土永磁材料在全球稀土消费领域占比最高,达35.9%。方正证券分析师认为,新能源汽车、节能风电、节能空调、汽车EPS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市场对稀土永磁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每辆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多消耗5kg稀土矿。国家规划2020年新能源车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将进一步拉动稀土需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