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发红包”总会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国人过年互相表达祝福的传统习俗,不同地区人民红包“怎么发”、“发多少”,总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说起“发红包”,广东人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自从2015年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红包大战”之后,广东一直是收发红包最多的地区之一。关于“广东红包”的话题,总能登上微博热搜,互联网上流传着“广东人发红包只发5块10块,绝不内卷”的说法。
网易数读曾发布一组数据,显示广东人发出的红包中有28.5%在0到50元区间,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地区。然而,在“广东红包”成为一个流行的互联网热梗时,广东人自己的声音却往往被淹没。
为了解实际情况,我们与几位来自广州、茂名、潮州和肇庆的当地人聊了聊,听他们讲述发红包的真实心态和背后的故事。
来自广东茂名高州市的李辉今年33岁,他并不相信所谓“5元10元红包”的事情。在他小时候,10元红包确实存在,但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亲戚之间的红包逐渐增加到100元、200元,甚至500元起步。李辉认为,广东人的红包虽然比外省少,但普遍5元10元的说法太夸张。广东人会根据亲疏关系发放不同金额的红包,比如200元给熟识的亲戚,100元给久未见面的亲戚孩子,50元或20元给不太熟悉的人。此外,广东人非常重视公平,避免欠人情。
李辉回忆起一次父亲的朋友给了他一个大红包,父亲因此非常生气,因为无法回礼而感到失礼。最终,父亲开车100多公里去朋友家回了一个大红包。每年春节,李辉父母都会猜测亲戚们的红包数额,并且李辉收到的红包都要返还给父母,以保持收支平衡。
相比之下,来自潮汕地区的浩杰则认为给红包要大方一些。浩杰有9个侄子侄女,计划2025年春节每人给500元,加上给父母的5000元,总共支出超过1万元。尽管这笔钱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觉得这是表达爱意的方式。浩杰认为,潮汕人的家庭观念重,红包是亲人之间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而且不需要回礼。
来自广州海珠区的谭颖则表示,还没结婚的人不用发红包,甚至可以一直拿红包。她会在春节假期结束后找已婚同事讨要开工红包,通常只有几十元,但图个彩头。谭颖认为,网上所谓的“广东人爱发10元红包”的故事更多只是广州的习惯,不能代表整个广东。
来自肇庆德庆县的安娜33岁还未结婚,每次过年回家长辈们依然会给红包。而在李辉的家乡,如果工作了就不能再收红包。至于浩杰所在的潮汕地区,情况比较灵活,尚未结婚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发红包。
谭颖还提到,在广州,子女不会给父母发红包,只有父母给子女发。而李辉、浩杰和安娜则需要准备大红包给父母。李辉每年会给爸爸、妈妈、继母和弟弟各2888元,共计1万多元。安娜虽然与家人关系不好,但每年还是会准备每人1000元的红包。
对于广东人来说,红包不仅是一份心意,更是传统的一部分。除了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广东人还会在中元节、乞巧节、冬至等节日坚持传统习惯。红包通常被称为“利是”,寓意吉祥顺利。逢年过节,遇到熟悉的朋友、同事也会给小红包,希望新的一年带来顺利和喜悦。如果是给家人的红包,金额通常较大,因为广东人重视亲情,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红包也越包越大。
不管怎样,发红包只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最重要的是家人团聚。浩杰记忆中的过年总是与祭祖、拜神相关,而李辉期待粤西地区的“年例”,安娜则计划与父母和解,谭颖则更注重与亲友一起游玩。谭颖认为,过年最重要的是家人齐齐整整,做什么其实不重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9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