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和关税之间的关联令人费解。美国最近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宣布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动机。近年来,一些美国政客不断将本国芬太尼滥用问题归咎于中国,声称来自中国的芬太尼前体经过墨西哥加工成毒品输入美国,并借此制裁中国的机构、企业和公民,误导国内外舆论。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分析称,美国现任领导人在上台后不久就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加征关税,背后充满利益算计。美方明白难以根本解决芬太尼滥用问题,便像过去一样把责任推卸给中国、墨西哥等国,意图展示强硬姿态,提升民意支持度。同时利用芬太尼问题在美国国内的高度关注,为其酝酿发动的关税战提供所谓的合理性。
实际上,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根源在于其自身巨大的滥用需求和监管漏洞。对别国加征关税并不能触及问题核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强效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原本用于临床镇痛和麻醉,但由于美国长期存在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芬太尼类物质沦为危害社会的毒品。由此可见,芬太尼问题本质上是美国的“国内危机”。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统计显示,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芬太尼类药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以5%的人口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美国缉毒署数据显示,芬太尼过量已成为导致18至45岁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胁”。
芬太尼在美国滥用成灾的原因之一是受利益驱动,大型药企游说政客提供政策保护,医药代表鼓励医生多开处方药,药店也大力兜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此外,在政治极化背景下,美国政客虽口头上重视芬太尼问题,实际却将其作为两党斗争工具。联邦政府层面监管不力、对毒品危害宣传不够、各州药物管制法律宽严不一,以及半数以上的州实行“大麻合法化”等因素,都加剧了芬太尼类物质的滥用。
随着美国社会不公、贫富悬殊、种族主义等问题日益严重,年轻群体对未来失去信心,通过吸食毒品缓解压力。有美国网友指出,芬太尼泛滥是深层社会矛盾与国家治理失灵的结果。
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曾深受毒品之害。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对毒品“零容忍”,严厉打击制贩毒等各类毒品犯罪。应美方请求,中方于2019年宣布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成为全球第一个采取这一措施的国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中国为美国应对芬太尼问题提供了支持,同美方开展了广泛的禁毒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3月,美国国务院发布《国际禁毒战略报告》,承认自中国2019年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以来,几乎没有发现从中国进入美国的芬太尼或类似物。此外,中方高度重视与墨西哥开展禁毒执法合作,墨方也从未查获来自中国的易制毒化学品。
2024年中美双方成立禁毒合作工作组后,中方一直积极推动双方在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中美禁毒合作深入开展,携手应对全球毒品问题。美方应该珍惜中方善意,维护中美禁毒合作的良好局面。
其实,美国方面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思自身:为什么国际社会对芬太尼类物质管控越来越严,美国芬太尼等合成阿片类物质滥用问题却持续恶化?为什么美国至今仍没有永久性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
根除芬太尼之“毒”,需要治标更要治本。美国作为全球芬太尼问题最突出的国家,必须从自身找原因、下功夫——对内修补制度漏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对外加强合作,完善化学品监管,切断非法交易网络,而不是用关税手段胁迫他国。将芬太尼滥用问题与加征关税挂钩,只会让问题治理更加艰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