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影时长逐渐增长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今年的春节档不仅被冠以“史上最长春节档”的称号,还出现了多部超过140分钟的影片。例如,《蛟龙行动》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长达146分钟,《哪吒之魔童闹海》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紧随其后,为144分钟,《唐探1900》则为136分钟。相比之下,《熊出没・重启未来》保持在较为友好的108分钟。六部电影平均时长达到137.33分钟,比去年春节档平均值多了20分钟。2019年,这个数字仅为102分钟。尽管文艺创作不应拘泥于时长标准,但当前这种趋势值得关注。
院线电影越拍越长的原因之一是主创对“大片”概念的迷思,认为只有通过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才能吸引观众。确实,从《指环王》到《阿凡达》再到《沙丘》,海外大片也多为三小时左右。然而,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这一模式。尤其在春节档这样一个追求合家欢氛围的档期,电影应充分考虑观众体验。如《唐探1900》和《蛟龙行动》等影片虽有爱国情怀或自我成长的主题,但过长的时长可能影响观影体验。
以《蛟龙行动》为例,该片深海作战场景宏大,军备展示丰富,让观众热血沸腾。然而,过多的手持拍摄手法导致不少观众感到晕头转向。尽管《红海行动》中类似的问题曾被批评,但《蛟龙行动》并未吸取教训,加之文戏和角色塑造不足,最终未能再现前作的成功。
除了对“大体量”的执念,大投资带来的“任性”也是原因之一。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分别为124分钟和138分钟,而《蛟龙行动》则达到了146分钟。2023年春节档,张艺谋的《满江红》更是长达159分钟。尽管该片场景集中,故事线索繁杂,仍有不少喜剧段落可以删减。相反,张艺谋此前的《狙击手》仅96分钟,风格凌厉,剪辑干净利落,受到好评。
有时,创作者因舍不得删减自己精心设计的每一场戏,导致影片重点不突出。比如《唐探1900》虽然紧凑流畅,但火车戏部分显得冗余,未能有效展现角色特点。删减时长不仅能提升观影体验,还能节省制作成本。王家卫在重映《一代宗师》时将其从130分钟缩减至113分钟,体现了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人们注意力和耐心大大缩短。如果电影时长过长,可能会让观众望而却步,不利于影院排映周转率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影工业化的目标是提高制作效率,而不是产出更多冗长的作品。这对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