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年初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登上大银幕,再度点燃观众对“封神”世界的热情。乌尔善导演表示,《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观众是荣誉出品人,没有6000多万观众的支持,难以完成《封神第二部》的后期制作,必须回馈观众的厚爱。
从2013年乌尔善导演提出电影《封神三部曲》的改编计划到《封神第一部》成功定档,整整走过了十年。两年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继续承担打造“中国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的重任。《封神第一部》探讨了君臣父子观及权欲斗争中的人性抉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封神第二部》不仅延续了宏大叙事风格,还更多地聚焦于人的情感经历和价值选择等触及心灵成长的主题。影片中,姬发等人为了守护家园西岐,为了保卫信仰而战,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斗。乌尔善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实现突破与创新,将这些深刻主题通过精彩画面和情节呈现给观众?
《封神三部曲》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及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书中涉及大量人物和精彩场面。乌尔善认为,电影需要聚焦某些重要领域和角色,因此花费大量时间在原著中寻找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他特别喜欢中国式人物原型,如忠臣、英雄、奸臣、暴君等。例如闻仲虽然是反派,但有自己坚守的立场和价值观,极具悲剧色彩;魔家四将虽然法术不是顶级,但在讨伐西岐的过程中贡献了名场面;邓婵玉则展现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封神三部曲》旨在打造一部属于中国的神话史诗大片。乌尔善认为,仅凭宏大的场面和精彩的特效还不够,必须赋予神话故事以崭新的艺术生命。他希望电影能够触及中国人共同的心理模式和价值标准,探讨亲情与伦理,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封神第一部》探讨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封神第二部》则关注个人面对巨大挑战时的成长和责任,《封神第三部》则强调智慧、勇气和力量,建立美好的世界。这样的故事隐喻了每个人心灵成长的各个阶段。
乌尔善希望《封神三部曲》注入中国文化的经典审美和价值,融合传统美学元素进行再创造。例如,《封神第一部》中的殷商青铜器和永乐宫壁画等元素,都体现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标志性成就。电影创意灵感基于中国经典艺术元素,并结合现实世界的物理逻辑和生物学逻辑,利用最新的电影技术呈现幻想世界。影片中的魔家四将、雷震子和殷郊法相等角色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实现,如特效化妆、MOCO拍摄、升格拍摄、全数字角色动作捕捉技术和体积捕捉技术。
电影工业化要求在创作的每一个阶段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乌尔善认为,工业化的制作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实现创意,但这需要严格的规划。创作自由度主要体现在前期剧本阶段,一旦进入筹备和拍摄阶段,则需严格按照工作方式配合。工业化是协调各个创作部门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统一步调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