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找搭子逐渐成为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新型社交模式。因相同的兴趣爱好或目的快速结成伙伴,比如互相监督的学习搭子、一起拼饭的美食搭子,甚至还有上班轻松聊天、下班互不打扰的摸鱼搭子。只要志同道合,万物皆可“搭”。
春节前夕,王女士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发布“过年找搭子”的帖子,带上城市名等话题,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人评论或私信报名。她建了一个群,陆续拉了十个人入群。大家在线上讨论过年活动,有人提议在除夕夜订家民宿,每个人做一盘拿手好菜凑出一桌年夜饭。王女士和小伙伴们还准备了看春晚、看电影、玩狼人杀或者剧本杀等活动。如果大家相谈融洽,初一、初二还能继续组队爬山、去寺庙上香。
刚毕业的小阳也顺利在网上找到了“过年搭子”。他们计划在除夕夜当天找一家餐厅吃顿“漂亮饭”。小阳性格外向,很容易在线上跟搭子们聊得火热。他觉得跟陌生人打交道非常有趣,也不会见面尴尬。在他的预想中,大家会在饭桌上天南地北地聊天,或者出去放烟花,留下纪念照片,寻找一种过年热闹的感觉。小阳的老家在湖南永州某个农村,以前每逢过年回家,鞭炮声、烟花和村晚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大部分活动已不再举行,少了许多“年味”。王女士也有类似的感受,小时候那种浓浓的“年味”很久没有出现。如今回家过年,许多亲戚上门拜年也只是玩手机,大家都感到有些失落。
留守大城市的打工人在春节期间孤独感更甚。26岁的小柴去年12月才来到上海工作,由于路途遥远和机票昂贵,决定留在上海过年。这是她第一次离家过年。往年她会跟着父母去亲戚家拜年,大家一起吃饭、打扑克、玩游戏。平台推送的“过年找搭子”内容让她决定试一试,发现想找搭子的人包括外国人和海外留学生。小柴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如星座、性格、年龄等,并找到三名女生约定除夕一起吃饭拍照。对于王女士来说,消费水平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有人临时退出导致平摊费用增加,她会向群友收取一些定金。如果有人对这种方式有顾虑,她会选择敬而远之。
今年24岁的小阳将帖子封面图片设置为“蹲过年不回家,在武汉过年的搭子”,以便更精准、快速地匹配搭子。他曾找过旅游搭子,相处愉快。这次除了要求性格合适、年龄相近、所在区域距离相近之外,还会查看对方的照片,因为他在意外貌。专家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消费主体,他们有新的想法,打破了原有的生活常规,正在寻求一种新的过年环境。收入水平的变化让旅行成为一部分消费者的日常选择,种类多样的春节旅游产品也为旅行过年提供了条件。
这个春节,一些年轻人选择在他乡过年,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为了寻求新的过年环境,更多人则是因为被家长催婚。在寻找“过年搭子”的帖子里,不少网友直接写明原因:“不想回家被催婚。”“家里人一给我介绍相亲对象就压力大。”王女士说,许多大龄未婚的“搭子”都面临着被频繁催婚的情况,因此选择“逃离式”留在成都过年。心理学博士熊希灵表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希望通过基因传递缓解死亡焦虑,反映在父辈行为上就是希望子女早一点结婚抱上孙子。此外,父母辈生活在原有社会环境中,会互相比较,这种社会比较也会加深焦虑感,最终压迫到年轻人身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