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引起了华尔街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市场对AI前景的激烈讨论。投资者将DeepSeek的大模型称为“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而芯片巨头英伟达则在1月27日经历了其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当天美股收盘时,英伟达股价大跌近17%,市值蒸发约6000亿美元,跌破3万亿美元市值大关,今年以来的股价涨幅也变为负值。
受股价下跌影响,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个人财富一夜之间缩水了208亿美元。其他科技巨头如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迈克尔·戴尔以及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布林的个人财富也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出生于1985年,拥有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他领导下的DeepSeek非常重视人才,团队成员多来自国内顶尖高校,尽管规模不大,但人才密度极高。团队中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几乎都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工作时间不长,其中不乏在读博士生。
英伟达对股价大幅波动作出回应,表示DeepSeek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展示了如何利用广泛可用的模型及符合出口管制规定的算力创建新模型。同时,该公司强调推理过程需要大量GPU和高性能网络的支持。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讲话中提到,DeepSeek给美国相关产业敲响了警钟,呼吁美国集中精力赢得竞争。他认为DeepSeek的出现是一种积极的发展,因为其模型高效且经济。
黄仁勋此前多次强调,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推动着对英伟达GPU的需求。然而,如果一家企业能够证明不需要依赖高昂的芯片投入也能训练出强大的AI模型,那么英伟达的产品将面临挑战。有分析师指出,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么用于AI训练的加速卡需求将会减少,从而影响英伟达的市场想象空间。
尽管如此,一些美国科技公司仍然计划增加在AI领域的投资,比如Meta宣布今年将把人工智能项目的资本支出增加到650亿美元。不过,资本市场开始质疑这种大规模投资的必要性。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短期内DeepSeek的崛起可能对英伟达不利,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会降低AI大模型的成本,进一步促进算力需求的增长。
1月27日晚间,DeepSeek发布了新的多模态模型系列Janus-Pro和JanusFlow,参数从10亿到70亿不等。这些新模型在文生图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在部分基准测试中甚至超过了OpenAI的DALL-E 3和Stability AI的Stable Diffusion 3-Medium。但由于受到大规模恶意攻击,DeepSeek暂时限制了非中国大陆手机号的注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