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的晚上,一场特殊的“视频拜年”正在温情进行。屏幕那头,是一群身着整齐制服的消防员从上海送来新春祝福:“杨妈妈,过年好!我们给您和杨爸爸拜年啦!”屏幕这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年过七旬的郭胜兰和老伴杨宝恩,他们笑容满面,眼中却泪光闪烁。
28年来,爱一直在延续。自儿子杨波牺牲后,他生前所在的上海高桥消防救援站一批又一批的消防员们,都成了郭胜兰夫妇的孩子。每年过年,这对老人都会收到来自这些孩子的不同形式的祝福。
1996年11月21日,杨波在灭火救援过程中英勇牺牲。郭胜兰撂下地里的农活,跟着丈夫坐上了当天从青岛发往上海的火车。行李中除了换洗的衣服,还有她特意为儿子战友们准备的花生和鞋垫。追悼会结束后,中队举行了一场认亲仪式,听到孩子们的一声“爸爸妈妈”,杨波父母和战友们都哭作一团。
返程前,郭胜兰和丈夫决定将抚恤金和捐款分成两份,一半留给队里,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自此,郭胜兰的生活与“消防”紧密联结在一起。1997年,杨波被评定为烈士,郭胜兰夫妇再次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这一次,她又带去了儿子战友们爱吃的花生和亲手缝制的鞋垫。
此后,部队一直与郭胜兰一家保持联系,时常寄来慰问信。每一回去上海,郭胜兰都会带上花生和自己亲手缝制的绣有“吉祥”“平安”等字样的鞋垫。即使不去,她每年也会雷打不动地让女儿寄去100多斤花生和三四十双鞋垫。28年来,郭胜兰已经亲手做了2000多双鞋垫。去年,眼睛花得实在绣不了鞋垫,她专门买了40双鞋垫,连同100斤花生米、50斤熟花生,一起寄给了上海高桥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
27日晚,屏幕那头,一位位年轻的消防员挤到镜头前面,向郭胜兰说着自己的近况。“感觉这些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她说。杨波曾经的战友早已退伍,但28年来,郭胜兰一家和杨波生前单位以及很多战友的联系从未中断。
前几年,高桥消防救援站站长严彬接过了与郭胜兰保持联络的接力棒。逢年过节,他都会组织全队30多名消防员一起向郭胜兰夫妇视频问候。新入职的消防员也会参观荣誉室,了解杨波烈士和杨妈妈的故事。
郭胜兰最近一次去上海是在2023年清明节期间。她去看望了儿子,抚摸着荣誉室内儿子的塑像,泪流满面。消防站的儿子们陪她逛海洋馆、公园,还贴心地带她做了全面体检。
郭胜兰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上海陪着儿子们一起过个团圆年。当晚的视频通话结束时,郭胜兰再三嘱咐这群孩子们:“在救援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回来。”
郭胜兰一直觉得,儿子的爱还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4500.html